西安女子花13万月子会所产后恢复 不满效果投诉(2)
新兴行业成为“灰色地带” 多方呼吁国家级标准早日出台
专业的管理,温馨的环境,尊贵的体验,这些都成为不少月子会所的卖点。记者了解到,仅六年的时间,西安市的月子会所迅速发展到70多家,火爆的市场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但是目前这个行业到底该由谁来监管,消费者的利益又该由谁来保障?依旧没有明确答案。
记者通过工商局官网查询发现,走访的这几家月子会所,都有相关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一栏也都包含母婴护理这一项。目前,月子会所的准入门槛低,经营者无需前置审批,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即可营业。
市场上的月子会所涉及住宿、餐饮、母婴护理等多个方面,属于高度集中的行业,发展至今,却依旧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记者咨询西安市卫计委得到的答案是:“月子会所不属于医疗机构,不归卫计部门管理。”
调查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月子会所都会提供月子餐,根据食药监部门的要求,只要从事食品销售行为就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但记者从食药监部门了解到,对于月子会所他们在工作中也有很多困惑。之前,雁塔区食药监对辖区的月子会所进行过一次摸底,但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他们能做的也只是规范劝导。
雁塔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管科科长陈春歌:“从国家层面,目前为止还没有纳入食品经营许可的层面,没有办法给它颁证,没有处罚措施,主要就是,加强手把手地进行引导,加大它的索证索票,台账,就是进的粮油、肉、调味品这一块,要进行登记追溯。如果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是出现问题,可以进行追溯。”
新兴业态缺乏统一规范,造成行业的良莠不齐,不仅让相关执法部门感到困惑,也让一些行业内的经营者感到无奈。西安曲江的一家全国连锁的月子会所进驻西安六年了,六年的时间里,他们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企业内部的规范细则。
某月子会所曲江店店长成小华:“我们有六本手册,有一个就是,行业管理手册,再一个就是我们护理呀、母婴护理呀、新生儿护理呀等等,会细化到比如说宝宝什么时间吃奶,什么时间换尿,布吃奶多少属于正常,多少属于异常,我们就特别希望国家尽快出台,这样一个标准,能够规范这个行业,形成行业之间,良性的这样一个规范。”
月子会所最早起源于台湾地区的“产后护理之家”,在当地需要向卫生福利等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建筑管理、消防机关联合审查合格后,才会发放牌照。目前,虽然在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各地也相继出台地方性的行业规范。天津于2013年底开始实施《月子护理机构服务规范》,湖北于2015年底开始执行《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基本规范》。2015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发布了《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指南》,对护理人员、护理产妇和婴儿的时间、方式、内容及月子会所的环境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表示,月子会所作为新兴行业,社会需求量大,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监管空白,需要多方协调来规范行业的发展。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热点专家王晓勇:“第一个是要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尤其是政府要权责分明,作为这个行会,一定要制定行业规范,到底怎样操作是最安全的最专业的,护理水平最高的,第三个就是,家庭要介入,最好跟月子会所配合起来,让月子会所能够实现24小时无死角的监控,三方面共同来监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