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平安之城 西安公安实现工作成效“六降七升”(2)
■打好反恐防恐攻坚战
开展“大盘查、大检查、大清查”专项行动
“大盘查、大检查、大清查”专项行动将设立武装排查点,重点加强对街面流动人员的排查;清查火车站、汽车客运站、轨道交通站、景点景区、公园游乐场、博物馆、体育场、家属区等地域;持续开展缉枪治爆专项活动、重点打击非法制造枪支弹药、销售管制刀具和利用网络贩卖枪支等违法活动;强化物流寄递行业安全整治,严格落实查验制度以及实名收寄和开包验视等安检制度;对汽车租赁行业进行检查和规范,检查其售票实名登记制度、站内安检等制度落实情况,坚决杜绝站外停车揽客、私自变更行驶路线等违规行为;加强对二手交易市场的管理;对城中村出租屋、单元房、宾馆、小旅馆、公园、涵洞、饭店、网吧、提供住宿的洗浴中心等场所的实名登记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大清查。
■打造“五个环境”为大西安建设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平安稳定的投资环境。西安市公安局开展了“雷霆风暴”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破坏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涉众型经济犯罪,严厉打击“沙霸”“村霸”等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经济秩序。
——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聚焦“最多跑一次”,“最快办事网”和“最后一公里”。西安市公安局已经梳理出了市局第二批,涉及分县局、派出所两个层面,7个警种100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即将向社会公布,打造西安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公安样板”;不断优化“西安交警微平台”和西安公安“掌上户籍室”的服务功能,努力打造“网上网下”无缝衔接的公安政务服务新格局。提升派出所户籍室、社区警务室、出入境受理点、车管所等办事窗口的规范化建设水平,提升服务标准,改进服务态度,确保各项便民利民举措和工作承诺不打折扣、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全力保障“治河”。全面落实河流警长制,深入开展涉河涉水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的排查、预防、疏导和查处工作,严厉打击涉河涉水犯罪,集中整治一批偷排偷倒偷埋、超标排放的黑心企业;全力保障“治霾”,强力推进低速、载货柴油汽车污染整治,大型货车过境绕行西咸北环线,黄标车、老旧车淘汰治理,烟花爆竹禁放管理和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等工作,助力西安市收获更多“蓝天”。全力保障“餐桌安全”。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食用醋、中药饮片、网络食药违法犯罪”3个专项行动,实现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明显减少、省级以上挂牌督办案件质量明显提升、打击环食药犯罪总量明显提升的目标。
——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在全市打造“5个10”:10条“绿色出行示范街”、10条“规范停车示范街”、10条“秩序严管示范街”、10条“交通组织示范街”、 10条“车让人示范路段”,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促进全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大提升。重点打击两三轮、“三超一疲劳”等容易致乱致堵致祸的“10大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向社会释放依法严管的强烈信号;坚持完善机制。固化全警投入交通大整治的做法,积极构建交警牵头、多警联动、属地分局推动的疏导共治体系;按照1+2+3模式(1辆巡逻车、2名铁骑民警、3名铁骑辅警),在全市构建69个“网格”,每个“网格”一个“网格长”,推进路面警长制,提升城市道路科学管理水平。
——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全市公安机关将狠抓法制教育培训,加强执法办案场所升级改造,加快受立案制度改革,紧盯“铁军”目标,全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过硬队伍
■围绕短板抓公安改革。
警务机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
遵照“打击犯罪更有力、社会治理更有效、群众办事更方便”的要求,大力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加快市局大数据研判等“三个中心”功能融合,增强一体化打防管控能力;要进一步推动完善物流寄递安全监管、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机制和“12345”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按照“四个有利于”总要求,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能力。(通讯员 杨扬 记者 赵子亮)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