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至今西安新增初创企业约200万家 新成立企业数量领跑全国(4)
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七成以上,高科技独角兽公司偏少
2017年至今,西安企业增量保持迅猛增长,这在地方财税方面也得到印证。
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西安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1.0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70.56亿元,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约57.8%。
到了2019年,西安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2.5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580.75亿元,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82.7%。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在2017-2019年的新增企业复合增长率达76.4%,但在这三年中,税收收入的增速分别为20.4%、24%和4.3%,相比之下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新增企业的增速。
有财税人士指出,新增企业快速增多,带动税收也有增长,并反哺地方财政。但是税收增长幅度相比企业增量有所不足,一方面说明西安当前的财税政策相对灵活,但另一方面提醒,西安近几年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中个体户和规模较小公司较多,比如截至2019年12月25日,个体工商户占西安市场主体总数的超过72%。
相对来说,个体工商户平均纳税额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从另一个角度也显现出,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仍有提高质量的空间。
在近日公布的“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上,北上深杭仍是国内头部独角兽企业主要集聚地,拥有500强独角兽较多的城市还有青岛、广州、南京、成都、天津和武汉。
夏强认为,独角兽数量不能完全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但作为时下热门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公司代表,其高成长性却离不开风投资本支持。近两年,在政策推动下,西安资本市场建设取得较大成果,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但风险投资的活跃度还存在局限。
每一座创新城市,无不是科技金融和创投资本活跃之地。城市发展的活力需要人才,而让人才发挥最大效能的,则是一个又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在城市间“抢企大战”中取得领跑的西安,从营商环境等角度来看可圈可点,稍有遗憾的是,登记的市场主体里面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占据着绝对的主力,与北上广深杭等城市相比,高科技独角兽公司偏少。无疑,在拥抱创投与高科技公司的赛道上,西安或许还有更多潜力待挖掘。(记者 李程)
(以上数据,来源于企查查、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