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宝鸡人的“树神”(2)
柳林镇“五毒”传奇古今谈
作为南指挥镇的近邻,凤翔县柳林镇屯头村一棵又名“五毒树”的皂荚,也是久负盛名。
这棵皂荚生长于屯头村六组小西庄的路边,树干高大挺拔,高20余米,在它硕大的盘根上,还有两株略小的皂荚与其同根生长。家住该树旁的村民刘海俭说,她20多年前嫁到屯头村,才亲眼见到了这棵传说中的“五毒树”。刘海俭边说边走近了“五毒树”,“你看这树干掉出的部分像不像一个蛇头,而树根不就像蟾蜍、蝎子、壁虎和蜈蚣吗?这里祖祖辈辈的人都叫它‘五毒树’”。顺着刘大姐的指向,我们清晰地分辨出那些形如“五毒”的造型。
作为屯头村的“标志”,它的传说自然也不少。相传这棵“五毒树”是一位名叫“出沙龙君”的天神所赐的神树。只要村中干旱无雨,当地的百姓便会在树前虔诚朝拜,它便会降甘霖于田野,庇佑这一方百姓的平安。古时,这棵神树还会从树干的“蛇头”处不停地流出一滴滴黑色的汁液,而这种汁液能治愈百病,一时间,来这里取“神药”的百姓络绎不绝。怎料一日,有一“恶道”途经此地,说“五毒树”向南饮尽了古雍城河之水,尾扫了千阳源头,是不祥之物。遂趁夜深人静之时,拔刀砍断了倒挂的“蛇头”。从此,“五毒树”不再流出汁液,如今,我们静静瞻仰着这棵古树,枝繁叶茂,没有一点枯败的痕迹。它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奇特——盘绕的树根,如同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造就如此的臻品。
对于这棵“五毒树”,凤翔县林政管理所所长张怀玉印象深刻,“这是一棵差点就被遗漏的‘奇树’”。他清楚地记得,2008年8月,结束了为期大半年的“凤翔名树名木每木普查活动”的工作,县林管所的人员驱车返回县城。没想到,当车辆途经屯头村六组时,张怀玉被眼前造型奇特的树根所吸引,出于工作的敏感,他当即下车对这棵皂荚进行了专业的“全身检查”。随即,这棵高20余米、胸径452厘米、冠幅16米,树龄约500年,有“五毒”造型的皂荚就成了凤翔县最晚一棵申报进《宝鸡市古树古木名录》的皂荚。
武申村悠悠古树岁月情
让我们把视线投向宝鸡的东北部,在麟游县常丰镇的武申村,有一棵长在一个悬空3米的土坎上的皂荚,很是别致。
当绕过蜿蜒的山路,近看到这棵皂荚时,我们有了一股莫名的沧桑感。或许是气候的缘故,长在这儿的皂荚上只有零星的树叶,当寒风吹来,树枝会发出呼啦啦的声响,使得这寂静的村庄越发寂静。
面对着这棵悬空而生的皂荚,村支书付伟锋讲道,别看这棵皂荚长得“其貌不扬”,但它才是这个地方的主人。相传武申村村口的空地,古时是一户姓付人家的大庄园,里面还修建了类似城墙的建筑,一棵皂荚栽种于城墙角下,用以驱邪避祸,究其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世世代代的武申人却知道,这棵皂荚才是村里最早的“村民”。
值得注意的是,在距离皂荚不远处,还有一棵粗大的古槐,这两棵古木相隔的空地上,仿佛有过开凿过的痕迹。65岁的村民何金良说,这空出的地方,原是一座老宅,“听老一辈人讲,这里本是一户姓石人家的宅院,他们算得上村中的‘首富’,老宅的正北是一棵老槐树,皂荚就生长在宅子的后院,起到镇宅之用。后来,石家没落了,还迁出了村子,老宅也渐渐残破,就剩皂荚和槐树孤零零地长在那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园和老宅早已没了踪迹,这棵皂荚的部分树干也已腐化中空,但仍有三分之二在顽强生长。何金良回忆道,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村里人洗头、洗衣都是靠这荚果。每到秋季,扁豆状的皂荚由小变大,由窄变宽,如同一把把黑黝黝的镰刀,密密地挂满枝头。这时候,大人们和孩子们都会拿着竹棍去敲打那些成熟了的皂荚片,甚至还有调皮的孩子爬到树上,摇晃枝杈,“呼啦啦”一片片的荚果带着叶儿落到地上,被村民们捡回家用。
这棵皂荚,不光承载了一代代武申人难忘的记忆,也让这里的儿女们学会了感恩。话说,每年初一、十五,武申村的村民都会带着香火去拜一拜这两棵古树。付伟锋告诉我们,这个风俗叫做“拜树”,“多少年来,这两棵古树一直伴着武申人成长,我们一定会倍加珍惜和保护,把爱树、护树的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它们成为我们武申村独有的‘财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