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皂荚:宝鸡人的“树神”

2012-12-02 22:23  宝鸡日报  字号:T|T

行走在西府的村落间,人们常会在村口、崖边,看到一棵棵繁茂的皂荚(又名:皂角树)屹立于此。作为我国常见树种之一,皂荚广泛地分布在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市树龄过百岁的皂荚就达95棵。虽没有银杏的古老历史,也少了松柏的傲霜斗寒,但逃出雷电之灾、躲过斧斤之害、避开战火之扰的皂荚,犹如一位沉默的老者,任时光飞逝,他只静静地守在那一方土地,见证着一段段历史的变迁。

在民间,皂荚一直是人们口中的“树神”,它浑身是宝。古人不仅常用荚果去污,而且其皂刺、木皮、根皮也均可入药。旧时,人们还有在屋门悬皂荚、院角放皂刺的风俗,相传是状若刀形的皂荚、略带毒性的皂刺可以吓跑鬼怪,起到除秽驱邪之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荚果早已退出了洗涤用品的行列,但在村野乡间,一个个与皂荚紧密相连的古老故事,仍在一代代西府人的口中流传……

南指挥守灵古树佑四方

过了小雪节气,天一天天的凉了下来。逢了一个好天,我们一早驱车来到了凤翔县南指挥镇南指挥村,为的就是亲眼见一见《宝鸡古树名木集萃》记载中,树龄、胸径、冠幅的“状元”皂荚——南指挥皂荚。

在村民的指引下,在村里八组的丁字路口处,一棵粗壮的皂荚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一缕缕柔光洒在繁茂的枝叶上,将绿色镀上一层金光,绽露出一派蓬勃生机。

今年70岁的何志章老人,世代居住在南指挥村八组,说起这棵皂荚的故事,何老忙放下手中抽出的麦草,拍了拍裤腿的土,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传说在明嘉靖年间,在南指挥村有个善于道术的何道士。那几年赶上干旱无雨,村民们就在五圣庙和龙王庙中间搭起了法台,请何道士来作法祈雨。没多久,天空中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忽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转瞬将一棵皂荚从树干到树根击空。顷刻间,大雨倾盆。从此,这棵皂荚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树神”。

言谈间,何老带我们“参观”了这棵皂荚,“要问这皂荚的年岁,我还真说不清。只听我爷爷讲,这皂荚在他爷爷那辈就是这么个样子”。老人走近皂荚树干中空的位置,展开双臂比了一下,“你看这至少有1.5米长。这皂荚不但在本地名气大,在甘肃平凉也很有名,说是从清代起,这里就成了陕甘‘麦客’的聚集地,现在也是这样”。

其实,在南指挥村,村民们更习惯叫这棵皂荚为“大铁锢树”。说是在清光绪年间,有两个沉重的树杈即将压垮树干,那时村民们便用铁架将树杈箍了起来,“大铁锢树”的名字便传了下来。

对于这棵树,村上的老人充满了敬意,他们讲道,这棵皂荚是给秦公大墓守灵的古树。雍城(今凤翔)是秦的发祥地,而南指挥村正是秦代君王大墓的所在地,“眼前的皂荚,就是秦人给祖坟栽的守灵树。”

在南指挥村,关于这棵皂荚的传说还有很多。虽然历经沧桑,但它仍枝繁叶茂,其树根处的大洞,早已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世事变迁,这棵皂荚不光是南指挥村的“树神”,更是一代代南指挥人成长的“见证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私改车灯藏杀机瞬间失明隐患多 交管部门禁止车主私自对车辆改型

2012-11-29 12:40阅读

县级文化馆怎样坚守阵地?——蔡家坡文化馆的启示

2012-11-21 13:59阅读

让爱心传递社会的温暖 让帮扶扬起创业的风帆

2012-11-08 23:32阅读

“宝贝计划”忽悠人 记者出面讨公道

2012-10-23 17:50阅读

西安各大剧院中秋国庆演出信息

2012-09-30 12:10阅读

未央区举行“打造阳光计生 构建和谐未央”主题活动

2012-09-16 13:02阅读

台湾自由行你能玩什么 教您个人游台湾的4种玩法

2012-08-26 11:4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