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文明委召开专家座谈会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4月24日,西安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专家座谈会召开。市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和系列配套办法正在讨论,即将在全市推开。
努力方向:
服务体系覆盖全社会
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团队3062支,志愿者总数达77万余名,然而,我市志愿服务还处在初始阶段,活动开展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一些区县、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健全志愿服务制度。
对此,市文明委制定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以及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保险管理办法、服务记录办法、培训管理办法等(以上均为讨论稿)一系列配套措施。努力以“建制度、进社区、做帮扶”为重点,以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众为主要对象,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志愿服务体系。这一系列文件于近期征求相关部门、社区、民间志愿团体的意见后,昨日进一步征求高校、新闻单位等领域的意见和建议。
搭建平台:
促进志愿服务供需对接
既让市民了解有哪些志愿服务活动,又让志愿服务团体知道哪里需要服务、需要哪些服务——这是我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目标,即搭建平台,促进服务信息资源互联共享。
为此,我市将规范志愿者注册管理,依托民政部“中华志愿服务网”以及相关信息平台,申请人可完整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审核通过后,网络平台将自动分配给志愿者唯一的注册编码,建立志愿者档案及相关信息数据库;志愿者组织将建立注册志愿者档案、服务需求档案,向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岗位,并鼓励志愿者自行联系服务岗位。在此基础上,建立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系统,随时调查统计和掌握志愿服务各项需求,促进志愿服务供需流畅对接。
发力领域:
在社区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今年,志愿服务的重点是在社区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其中,加强和规范社区志愿服务注册登记、记录是重要环节。目前,全市620家社区建立了“社区志愿服务站”,近700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社区之中。在此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及时、便捷、高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不仅如此,我市将致力于完善志愿服务的各项保障。譬如,为化解和降低志愿者在活动中遇到意外事故造成伤害和损失的风险,有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将根据实际需要,为志愿者办理相应的人身保险。
专家建言:
用制度化点燃志愿服务热情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能够把零散分布于社会上的善人、善心、善举加以整合、提升,使愿意奉献爱心的人与需要帮助的人之间有效对接。”昨日的座谈会上,来自政府部门、高校、新闻单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志愿服务团队的负责人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支招。
大家建议,志愿服务应注重提升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通过广泛宣传促进大家在志愿文化、氛围等领域形成共鸣,积极发挥民间志愿团队力量,规范并强化志愿者及志愿者组织的培训管理、为志愿者办理必要人身保险的同时发挥社会保险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法律责任……通过制度化建设来点燃全社会的志愿服务精神。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