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6类人群可享殡葬救助 审批后每人救助1000元(2)

2015-07-08 09:21  陕西传媒网-三秦都市报  字号:T|T

两年之后逝者的骨灰何去何从

“这是政府给市民办的一件好事,实报实销,从2012年8月下发文件以来,申请人数逐年增加,2012年和2013年总共审批了1003人,2014年全年审批了1094名。”西安市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市民必须得自己申请,不申请就没有办法拨付。

“如果不要告别仪式,1000元补助应该基本可以满足逝者的丧葬费用。”该工作人员说,但一般子女都会选择让老人在最后的时间可以体面地离去,这就根据个人能力而论,有花费四五千的,也有八九千一万的。不过救助的政策只能让逝者的骨灰免费存放两年,两年之后该怎么办?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殡仪馆是经营性的,政府的财力也是有限,相关负责人建议,社区能够用钱补贴低保逝者的骨灰存放费用,或者经营性公墓里的公益性公墓价格更亲民些,让他们能够和普通市民一样安息。

“两年之后逝者的骨灰该怎么办,对于孤寡老人,困难群体谁来帮助他们续交费用。”市民吴先生说,政府的资助能力有限,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企业、好心人能够资助,让这些困难群体能够真正走的没有“后顾之忧”。

殡葬现状如何

去年西安市纳入火葬区管理人口总计740万

据了解,近年来,西安市深入贯彻国家和省上殡葬改革工作部署,创新殡葬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殡葬改革,为市民全面提供优质的殡葬服务,为推动殡葬改革工作,2000年起,西安市下大力气利用5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开展大规模平坟还耕、制止乱埋乱葬工作,平迁坟墓51.3万座。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西安市继续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把殡葬改革工作纳入社会发展和目标责任范围。市殡葬管理处与各区县每年签订《推行殡葬改革全面实行火化责任书》,建立起三级殡葬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了殡葬改革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新格局。近五年来,西安市共平迁遗留、复垒和新增坟墓15000余座。同时,加快扩大火葬区工作,按照成熟一区转化一区,成熟一片转化一片的思路,逐步缩小土葬改革区。目前,西安市10个区和沣东新城均实现了全境为火葬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死亡火化率已经达到或接近100%。

到2014年,西安市纳入火葬区管理人口总计740万,新增人口逾100万。2005年以前,西安市遗体年火化量均在16000具以下。继2013年全市遗体火化量突破25000具后,2014年全市遗体火化量达到27265具。

西安东西南北共有4大殡仪馆

2013年底,总占地面积达1400亩、西北地区最大的新建市殡仪馆迁建后正式运营。殡仪馆建筑由著名的西北设计院张锦秋院士设计,建筑风格大气、包容。建设之初新馆就吸收了国内先进的祭祀文化,旨在以“环境园林化、设施人性化、设备现代化、操作流程科学化”的“四化”标准,打造国内环境一流、服务设施一流、服务水平一流的殡葬服务场所。

城南,有西北地区最大的新建市殡仪馆;城北,位于高陵境内、面积约218.8亩的市第二殡仪馆2010年底投用;城东,临潼区殡仪馆正筹备迁建;城西,新建户县殡仪馆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东西南北布局的这4大殡仪馆,可为西安居民提供半径合理、交通方便的殡葬服务,市民丧葬再也不用跑远路。

公益性公墓孤寡困难群众接受仍很困难

西安市共建有20家经营性骨灰公墓(骨灰堂),基本上都设置了公益性墓葬区。积极开展树葬、草坪葬、壁葬业务,满足不同人群的丧葬需求,快捷便民的殡葬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但对于孤寡困难群众接受仍很困难。

近年来,西安市不断加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力度,2012年西安市出台《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城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省上对市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每个补助500万元,区县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每个补助300万元,农村公益性公墓由各区县财政出资建设或实施生态化改造,每个补助5万—10万元。西安市以公益性骨灰堂为主的公益性公墓建设迅速发展,目前共建设公益性骨灰堂30个。

做了哪些努力和工作

对开展集中祭扫的社区给予2000元补贴

近年来,西安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各服务场所,大力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环保葬法,引导群众落实厚养薄葬、文明治丧、文明祭拜等丧葬礼仪。开展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连续多年开展“鲜花换烧纸”和电视公祭活动,倡导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家庭追思等文明祭扫新风尚。

自2011年开始,市民政局借鉴外地经验,在全市开展社区公祭试点,在倡导文明祭扫同时,也为城市环境改善作努力。2014年,社区公祭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开展集中祭扫的社区给予2000元补贴。

西安市城区共设置158个社区集中祭祀点

“社区公祭给大家提供一个缅怀亲人、表达情感的平台。”没有焚烧纸钱的烟雾,只有鲜花的缕缕清香和对逝者的绵绵思念。去年清明期间,全市城区设置的158个社区集中祭祀点受到市民普遍欢迎,也为古城带来了文明祭扫新风。如今,沿街焚烧祭品现象大大减少,临街搭建灵棚、办丧扰民等现象基本绝迹。鲜花祭扫、社区公祭、网上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有数据为证,在2014年清明节期间,8成以上的市民采取了鲜花祭拜方式。数以千计的市民在网上建起虚拟纪念馆,一支红烛、一束鲜花、一首歌曲,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坚决纠正强买强卖违规收费等问题

“真正的思念永藏心间,挥之不去。”人们的观念也开始改变,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环保葬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让人生“最后一站”在绿色中走向永恒,越来越得到市民认同。同时,近年来西安市在清明节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月”活动,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监管,完善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坚决纠正以次充好、强买强卖、违规收费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殡改工作日益得到市民认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出台

2015-07-07 18:44阅读

确保平稳就业 实现优质签约 ——西安铁路职院2015届毕业生逾90%国企就业

2015-07-07 12:01阅读

西安2015第三季“小小考古家”决赛将决出8人赴台开展文化交流

2015-07-06 11:41阅读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一行到西安调研渭河古桥保护工作

2015-07-05 10:06阅读

西安市教育卫生事业单位招聘面试7月8日起开始

2015-07-03 10:05阅读

西安中考考分相同按“4条件2指标”筛选

2015-07-02 11:06阅读

陕西航空医科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

2015-07-01 10: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