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区: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
二是特色辅导让留守儿童学习有教。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缺教的问题,创办爱心书屋,结合新农村建设,依托新家庭文化屋创办留守儿童爱心书屋,让留守儿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园地,让他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享受到家的温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好戏送孩子”活动,组织农村孩子们观看大型儿童音乐剧《公主的头花》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鼓励返乡大学生加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行列,开设“暑期辅导班”,帮助留守儿童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开展“‘活力魔方’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志愿服务活动,70名志愿者走进各村开展陪留守儿童一起画画、走入家中帮助孩子辅导作业、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与留守儿童进行亲情互动游戏等志愿服务。
三是情感抚慰让留守儿童心灵有润。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缺衡、亲情缺失的问题,全区农村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设有心理咨询课,建立“心灵驿站”、“悄悄话”信箱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校园广播定时播放励志音乐名曲,陶冶留守儿童情操。通过疏导情绪,亲情呼唤,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压力,化解思想矛盾。开通校园亲情视频热线,让孩子与家长定期沟通。开展“阳光下的守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组织机关青年干部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增强孩子们的活力与自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四是素质教育让留守儿童成长有为。针对留守儿童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课余生活单一的问题,策划举行“我的梦·航空梦”主题实践活动,通过邀请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西飞公司“薛莹班”班长薛莹等航空精英给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航空梦”和追梦历程,将“中国梦”、“航空梦”、“我的梦”融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结合区域特色,于2013年“六一”前夕联合航空产业基地为15名农村留守儿童举办飞行体验活动,让留守儿童了解航空知识,体验飞行快乐,感受航空城的温暖;组织参观航空科技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留守儿童爱国爱家情怀,树立高尚情操和远大志向。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宫资源,把“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留守儿童”文化生活的主阵地,扎实开展特色活动。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素质教育融入各类活动中,重点开展航模、微影室、时装秀、书法、足球、绘画和信息技术等特色文体活动,较好的满足了留守儿童的需要,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能、提升了素质。
五是多措并举让留守儿童权益有保。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缺保的问题,策划开展“百场法制报告进校园”活动,邀请权威法制教育专家走进农村中小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法律课程。建立护卫留守儿童工作联动机制,文化部门开展创建“绿色健康网吧”活动,对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整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公安部门指派民警担任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举办法制报告会,对存在不良行为留守学生,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司法部门开通维权热线电话,提供法律咨询,切实维护留守儿童权益。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