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秦腔现代戏《易俗社》惠民演出拉开大幕
6月9日至13日,西安秦腔剧院倾力打造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易俗社》将以惠民演出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这部用“虚实结合”的叙事体手法创演的大戏,展现了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西安易俗社的真实历史和走过的艰辛历程。
昨天,该剧完成了最后一次走台,记者在演出后台,采访到幕后工作人员,提前为戏迷揭开这部大戏制作中每一道精密而繁琐的工序。
巧思
创意新装置舞美开创多个“秦腔先河”
“要是没有很好的凝聚力,很难把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高水准地呈现。”已在秦腔舞台上干了34年的易俗社舞美队队长黄荣庆将《易俗社》称为一部“工程”,在他眼中,《易俗社》可谓迄今秦腔舞台上,装置最复杂、运用技术手段最多的一部戏。“这部戏仅从舞美、灯光、装置等角度,就开了先河,创造了多个第一”。
独特的舞美设计融汇了大量的舞台装置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台中六座以易俗社小剧场为原型设计的“楼台”。这六座楼台不仅生动还原了易俗社的建筑特征,更作为舞台的一部分,通过电动装置操作,组成不同的舞台场景,这种舞台表现形式,在此前的秦腔演出中还未有先例。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一道15.5米宽、8米高的无缝纱幕。《易俗社》共设计了“实”与“虚”两条线索,“虚线”由演员在舞台呈现,“实线”则通过这道纱幕,以投影的方式,将易俗社百年变迁中的珍贵影像资料,在幕间换场时予以呈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