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民体验城管工作 短短3个小时却有新的认识(2)
志愿者在书院门与城管人员一起执法
感叹:执法其实也有人情味
77岁的娄玉琦是此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一名志愿者,用他自己的话说纯属发挥余热。18日下午1时许,距离本次活动约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娄玉琦就坐公交车赶到了小寨十字。
娄玉琦退休前一直在电子研究所工作,退休后则致力于老年科协的事务,生活中和城管工作并无多少交集。“我今天来主要是体验一下城管到底管什么?怎么管?为什么大家对这个工作称赞得少,谩骂得多?”当日下午,娄玉琦和小寨中队城管执法队员沿长安路东侧向纬二街巡查。走到一家便利店门口时,商家将店内的整箱矿泉水都放置在店外的台阶上,执法队员当即上前纠正。
“这个也管啊,我觉得这应该没什么影响。”娄玉琦说。城管队员则告诉他,如果每个商家都将店内货物摆出来,这样就乱套了。而且小寨商圈属于严管地带,一旦有一个商家这样做了,其他商家就会效仿,这对他们以后的执法非常不利。
竹园村火锅店门口,一位老人在一棵景观树下摆摊。“这样摆摊是不是应该取缔?”娄玉琦问。然而,执法队员却并没有立即上前去取缔,“这个摆摊的老人我们认识,他的老伴收养了3个孩子,并且其中两个都被供养上了大学,而一家人的收入就是靠老人在小寨这地方摆摊维持,所以在没有统一检查时,我们会允许老人在这里摆摊。”执法队员说。“哦,原来如此,看来你们并不是没有人情味,只是大家不了解。”娄玉琦说。
感慨:不必批判 不必赞扬 只为理解
毛兴会是城管小寨中队队长,对于志愿者的到来,他表示很开心。“很多人对城管这个职业存在着误解,其实大家来实地体验后就会发现城管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样。”毛兴会说,小寨天桥每天的人流量在10万以上,而不少人都在这里摆摊,作为城市管理者他们就要尽到职责,并且还要对这些摆摊者的初衷加以区别对待,“比如是学生练摊的,我们就不会处罚,只是让他写个保证书就好了。而对于那些牟利的,我们则要坚决取缔,并处罚。”
西安财经学院大三学生任彩宁说,以前她对城管人员的印象都是从网络里建立起来的,比如他们执法简单粗暴,飞扬跋扈,而现在她不这样认为了,其实很多城管人员与摊贩的暴力冲突都不是一个巴掌能拍响的,都是事出有因。而她的同学郑娟则认为,对于城管这个行业,当然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委屈与心酸,媒体除了努力去向社会展现这个群体真正的样子,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同样认识到这个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不必批判,不必赞扬,只为理解。
(感谢碑林区城市管理局和雁塔区城市管理局对本次活动提供的支持)
文/ 记者王海鹏 实习生李新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