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观音寺:春风吹过山梁
王全纲
从县城东去140余里,翻大茅垭、仰天窝两座大山,经12回折,方至观音寺。在过去,观音寺人要骑骡马或徒步往返县城,一来一去最少要3、4天时间。上世纪70年代末,略观公路断断续续得以修通,但因道路崎岖,没有可供当地群众乘坐的班车,学生上学或是群众进城仍需徒步40、50里山路,到两河口镇挤班车。
一位老领导给我讲述过一件往事:1981年略阳洪灾期间,观音寺道路塌方,电话中断。灾情咋样,有没有人员伤亡?县里急的团团打转,最后决定派他和公安局长一同,带上县里唯一一部卫星电话,徒步赶往观音寺。他们早上5点出发,带上干粮,冒着细雨,踏着泥泞前往。走到离乡政府一公里处的小学校时,已是晚上8点。
或许是因为观音寺边远,从清朝开始便在这里设置分县。乾隆31年设清平分县;道光元年设黑河分县,置正八品县丞,配备兵丁;咸丰、同治年间更名沔略分县;光绪年间又易名黑河分县,清末撤销分县,设观音寺巡检。民国初年再设观音寺分县至1931年。如今,在观音寺镇政府门口依然矗立着分县设立的石碑,记载着森林禁伐及民事诉讼等内容。
从紫柏山发源的黑河,经过千回万转,在崇山峻岭环抱的观音寺焕发出熠熠光辉。在镇政府以北5公里处,黑河围绕山梁转了个近乎满圆的圆圈,然后折返南去。而山梁就像是一个活脱脱的巨型河鳖。这个被称之为黑河第一湾的地方,引得无数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其摄影作品多让读者惊羡、赞叹。镇政府和小学坐落在黑河旁边的山梁上,开窗即能见清澈的河水,闭目则能听黑河涛声。
孟春,远山近岭野花肆意,仿佛凝固的焰火;盛夏,欲滴的翠绿倒映在河中,鸟鸣伴着流水,欢快的唱向远方;深秋,斑斓的色彩,红彤彤的山果映着农人的笑脸……观音寺不是边野之地,那是一颗镶嵌于黑河之畔的明珠!
观音寺的大山多为原始森林,植物种类繁多,飞禽走兽亦多。虽地处大山腹地,但无论山坡或谷地土地深厚肥沃。
春节刚过,我和同事决定去观音寺采访。
年轻的镇党委书记坚持要亲自陪同并一路兼做讲解。我们没有走略观老路,而是从大黄院溯黑河而上。沿途正在建设的路基宽而阔。书记说,这是正在建设的224国道,此道建成后,不但不用翻越两座高山,还将比原来的路节省20多公里,届时,观音寺将不再边远。
初春时节,沿途依然是山寒水的感觉,抬眼望去,清绿的河水逶迤而下,忽而有深潭,阳光照在水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我感觉是醉了,我被这没有丝毫的纤尘,没有丁点的污染的黑河水彻底俘虏。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播出了汉中特色饮食,其中对略阳乌鸡、大鲵等一批略阳特色菜肴作了详细介绍。其实,略阳乌鸡原名叫黑河乌鸡,其原产地就在以观音寺为中心的黑河流域。观音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产出了以黑河乌鸡、黑河猪为代表的标志性地理产品,也产出了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大山给这方子民丰厚的馈赠,黑河为这方子民甘甜的滋润,我忽然明白了这边远之地经久兴盛的奥秘。
在孟家河路边的一块巨石上,我们见到了一块摩崖石刻。书记告诉我,上面刻的是早年间一批客商见黑河涨水,阻断通行,集资修建黑河桥的事迹。其实,观音寺历史厚重,人文精神悠远,加上独特的自然景观,未来的观音寺将是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的优选之地。谈到发展,党委书记满脸放光。他说观音寺还蕴藏着大量优质的方解石,在孟家河附近正在建设水电站。现在的水电建设再也不是筑坝,而是引流发电,充分考虑了环保的要求,又极好的利用了水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这一刻,我感觉到了一方主官的自信和自豪。在去往毛垭子村的路途中,我们停下车俯瞰黑河第一湾。站在山梁下,“河鳖”尽收眼底,虽没有盛夏时的葱茏,但景象依然令人震撼。此时,一股春风吹过山梁,我不由得裹紧了衣服。初春的风没有一丝暖意,但我分明觉得,山岭沟壑正在孕育着勃勃的力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