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民将享受啥福利?
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幸福感,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改革、做优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日前,市人社系统开展“矢志追赶超越、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人社系统怎么办”学习教育周活动,通过开展“我是谁、追赶谁、超越谁、怎么办”研讨交流,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方向。记者就学习教育活动中的目标亮点进行梳理,看看宝鸡市民今后能享受啥福利。
养老保险参保扩面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每个人对老年生活的期许。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人的晚年生活若没有退休金、养老金等作为支撑,家庭抗风险能力就会很差,一场大病就可能让整个家庭出现经济拮据。
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科工作人员介绍说,我市常住人口376.3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只有59.06万人,仍未实现法定参保人群的全覆盖。在今后工作中,亟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让更多人正确认识养老保险,享受养老保险。
据了解,2017年人社系统养老保险相关部门将积极运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成果,贯彻落实好个体从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等群体参保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参保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各类中断缴费人员续保缴费,深入困难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贯彻执行参保激励政策,提升企业和职工参保缴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新增就业4.5万人
每年春节一过,各县区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就拉开了帷幕。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少市民期待找份好工作,开启一年新征程。
就业稳,才能家庭稳、社会稳,这是我市就业部门的共识。他们对我市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2017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就业创业培训3万人;转移就业脱贫1.5万人。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氛围下,他们将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建立“市场主体建设 +市场运营 +政府支持 +创业者”的市场化创业孵化模式,畅通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微型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渠道。积极适应城镇化加速发展趋势,将技能培训和打造品牌相结合,提升“宝鸡技工”品牌知名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市民培训力度;还将实施转移就业扶贫计划,今年力争使全市所有农村贫困家庭中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农村劳动者全部实现转移就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全部实现创业,帮助贫困家庭实现脱贫目标。
医保“漫游”结算有望突破
不少市民曾深受医保“划疆而治”之苦:手续繁琐、预先垫付费用不说,时间跨度长,其间,还少不了一遍遍跑腿往返。尤其是那些随儿女在异地生活的老人,这一矛盾更突出。
2017年1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明确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对此市人社局医保相关部门提出,2017年底前,基本实现省内异地安置人员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2018年底前,基本实现省内和部分外省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20年底前,全面实现城乡居民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工作目标。
从今年起,我市人社部门将在现有西安异地住院医疗费直接结算的基础上,适时启动实施并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同时,积极探索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便捷通道;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进一步简化慢性病资格审核和费用报销程序;广泛推广使用社会保障卡,使社保卡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十一项制度治欠薪
帮助农民工讨欠薪,一直是政府和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对此,市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农民工在外打工非常不易,绝不能让他们背井离乡流汗再流泪。今年,他们将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十一项制度,下功夫治理欠薪顽疾。
据了解,我市以实施《市政府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制度、用工实名制和工资直付制度、失信黑名单制度、包抓责任制度、工资支付监督员制度、维权告示牌制度、应急周转金制度、“一厅式”集中办公等十一项制度,惩戒严重失信违法行为,构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
此外,劳动监察部门还将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认真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专项整治,提高劳动监察执法效率,做好农民工的“娘家人”。(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王文静采写)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