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报告总理:您看望的贫困户脱贫了
(记者 吴昌勇 来庆琳 通讯员 王元辉)3月3日上午9点,旬阳县赵湾高中高一一班学生杨康在校长办公室接听了一个来自首都北京的电话。电话那头,国办的张月女士问得仔细,电话这端,杨康答得实诚。
近半个小时的通话,张月详细问询了三件事:过年家中是否喜庆热闹;去年父亲务工收入咋样;末了,还问及她的学习成绩。拉家常般的寒暄,让杨康打开心扉道出新年愿望:父亲尽早能和邻村的相好阿姨结婚,自己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名次。顿了顿,杨康一字一句道,感谢总理爷爷的惦念,祝愿他平安健康。
杨康手握话筒,既激动又幸福。尽管这份喜悦还没来得及传回小河镇金坡村的老家,但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农家小院,此刻亦是欢声笑语。当日上午,记者来到这个小地名叫窑庄子的院坝,和他们一起分享眼下生活的种种好。好政策、好日行、好光景。杨康奶奶刘楚梅搁不住心里话。
远在浙江宁波奉化海上打鱼的儿子杨秀峰去年腊月二十八赶回家过年,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好几万的收入。工种没变,但去年升职为副轮机长。
村主任张功利用手比划出了个八字,示意去年杨秀峰带回的工钱不少于8万。刘楚梅抿嘴一笑,挣得多,花得也多嘛,莫得那么多哟!。眼下刘楚梅最盼望的事,莫过于儿子杨秀峰能和邻村的意中人年底成婚。孙女杨康已长大懂事,学习成绩渐有起色,也让她倍感欣慰。
住在刘楚梅家对门的杨秀均几天前去了渭南务工,妻子赖厚珍收拾得新潮体面,栗黄色的披肩长发、皮夹克、阔腿裤、高跟鞋,这个昔日围着锅灶、猪圈和田坎转的农家妇女,如今已是村里的妇联主任。丈夫务工年收入两三万,自己年工资六千,去年在村里打零工收入也有七八千。
地里黄姜少说能挖五千斤吧?金坡村第一书记陈行运递话。那足有,按眼下一斤一块钱的行情,又能卖好几千。内敛憨厚的华永林边起身散烟边接过话茬。再过几天,他和爱人吴永平就要去甘肃一砖厂务工了,趁着好天气,这几天正在屋后修缮猪舍,母亲郑守香打算养头能繁母猪,据估算,一窝猪仔就是过万元收入。
屋檐下,一辆崭新的铃木跨骑摩托车是去年年底华永林打工回来置办的新家当。花了七八千哩,出门方便,去镇上办事一溜烟就到了。华永林眯着眼笑。距院子不远的吴远有家,去年春天已搬进了平梁沟村道旁的新居,新房三间两层,儿子在安康务工,年收入也有两万多。开春以来,吴远有身体不适,陈行运说,自己在县上联系好了医院,近几天接他进城看病。
个把小时交谈后,大家的话题转移到了房子。陈行运介绍,去年,镇上拿出6万多元危房改造资金,对3户土木结构的百年老宅进行危改,坐脊封檐盖新瓦、墙体内外粉刷、老化电线重布,还从西安买回七百多元一扇的实木仿古窗。老华家无线wifi上网都行。大家齐刷刷望着华永林,他点头道,密码俺娃知道,我不会摆弄。逗得大家一阵笑。
老宅子修葺一新,安置新居也落户集镇,近两年,他们采取补一点、借一点、贷一点、攒一点的办法,先后在小河集镇买了新房。三娘家的最大,134平方米,光装修就花了过十万,我们家和老华家大小差不多,120平方米左右。赖厚珍说。
让第一书记陈行运念念不忘的是,小院里的3户人家去年底全部脱贫摘帽。至此,全村51户贫困户,去年脱贫47户。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在他们看来,院子里的所有改变,都与总理的到来有关,每个人的心里都深藏着一个朴实的梦想。等孙女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我一定让她给总理写封信,把喜讯早早告诉他。盼星星盼月亮,总盼总理再来咱村里走一走,若是能来,我一定给做一顿我的拿手饭酸菜两掺面,一定让他坐上席说着,刘楚梅眼圈红了。
华永林走到屋檐下,推着摩托车,总理要是再到金坡走一趟,我骑车去路口接他。一直乐呵着的赖厚珍突然严肃起来,总理惦念着村里这些留守儿童,如今我是妇联主任,我会照看好村里的这些娃,让出门在外的父母安心打工。
从以前比穷,到现在比富。陈行运动情地告诉记者,这些年,金坡村的百姓饮水思源常感恩,卯足劲把日子过好。村里在2015年和2016年先后成立了金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金坡村烟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枇杷100亩、烤烟300亩、油牡丹80亩,两个合作社带动29户贫困户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去年贫困户人均收入7800元。
站在金坡村村委会院内,陈行运信心十足,两年后的金坡村,将是瓜果飘香、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基础设施完备的美丽乡村,到那时,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