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小网格服务大民生——金台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亮点聚焦
本报记者庞文渊
近日,金台区东风路街道办陈仓园片区网格员张洋,发现社区的一棋牌娱乐室生着燃煤小火炉,烟囱里冒着浓浓的黑烟,他立即用手机抓拍下来,发送到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不到5分钟,区环境监管联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就赶到现场,采取果断措施,立即予以拆除。这是金台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出现的一个亮点。
金台区地处宝鸡主城区“白菜心”,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留住城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起到决定性作用。今年以来,金台区委、区政府把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作为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区的重要抓手,围绕“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重点,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真抓实干,设置市、区、镇街、社区四级网格156个,参与网格化管理人员480名,达到区域环境监管无缝隙、全覆盖。今年一季度,网格化智能平台处置各类环境污染投诉案件500余件次。
镜头一顶层设计合力攻坚种好“责任田”
留住更多蓝天、环绕一汪碧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下大力抓好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当务之急是解决好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问题。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金台区委书记景耀平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全区上下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战略定力,在追赶超越、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积极实施科学治霾、精准治霾、铁腕治霾,用干部的担当作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老百姓换来一片持久的蓝天白云。区长宁怀彬每次下基层调研,都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狠抓环境污染治理。要求全区干部群众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盯住不放,往深里抓、往实处做,对影响环境污染防治的人和事一抓到底,问责问效,毫不留情。
区环保分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局上下,面对困难不退缩、主动作为敢担当、精细管理抓常态,克服人员和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设备陈旧老化等诸多难题,不抱怨、向前看,加力奋进、精准施策、科学管理,应用信息化手段,将原来大气污染防治网格与环境监管网格“两网合一”,优化网格设置、调整网格队伍、提升终端配置、明晰监管职责,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网格化监管机制提质增效。(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镜头二 创新思路
同心同力织好“一张网”
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同心同力织好信息管理“一张网”,建立治根本、管长远的环保制度体系,确保环境保护取得成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金台区把网格化管理作为铁腕治污的“杀手锏”,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建立了区环境监管网格化平台,结合城区、农村实际情况,实行市级一级网格、区级二级网格、镇街三级网格、社区村四级网格,从环保、住建、公安、交警、执法、市场监管等6个部门,抽调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精兵强将,安排懂业务、会技术、能力强的专职人员收集信息,组成环境监管联合执法大队,专门查办污染案件。
据了解,手机网格管理外勤助手设有下发任务、工作上报、通知公告等功能。网格员通过照相、定位等功能,即可描述环境案件具体情况。
为了强化管理,精准发力,区上定经费、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标准、定流程、定考核,对设置的156个网格,选拔网格长22名,配备网格员480名,网格志愿者达到5000余名,形成“一个”环境监管平台中心 ,联合执法和网格员“两支队伍”,市、区、镇街、社区村“四级管理”,统一培训、统一配发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外勤助手),统一制作公示牌、统一台账和巡查日志“四个统一”监管模式。区环保分局按照“发现问题、立案派遣、限时处置、核查结案、综合评价”五个环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日前,中山路网格员李艳萍,在辖区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巡查时,听到群众反映,25号令氏辣子面馆大厅里,堆放散煤,大厅里放着的小火炉正冒着黑烟。李艳萍急忙赶到现场,勘察实情,事实的确如此。她就用手机抓拍了现场,几秒钟就上传到区网格信息管理中心。区联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火速赶到现场,要求面馆负责人拆除小火炉。
镜头三“网管”发力
铁腕治污留住更多蓝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台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全民广泛参与的局面。实践证明,大气污染防治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最大的公共利益。
区环保分局局长杨安林告诉记者,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是硬骨头,也是攻坚战。啃硬骨头、打攻坚战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需要进一步凝聚万众力量,需要进一步铁腕治理,需要进一步严明责任,唯此才能确保不起伏、不反弹。区环保分局建立“问题挂号销号”制度,每周列出“问题清单”,每月召开治污领导小组会议,点对点督促落实和跟踪督导。
为了取得成效,区环保分局认真排查污染源,研究应对方法,依照市政府扬尘治理行动、清洁能源行动、工业减排行动、尾气达标行动、网格监管行动、环境执法行动等6大类27项工作内容,结合区上实情,制定有效监管措施。同时,细化治理的10项硬任务,明确责任人,倒逼治理时限。区上把城区扬尘污染治理作为攻坚阶段治理重点,对所有建筑工地实行“六个100%”,在城区主干道,每天安排洒水作业,采用精细化工作法,调查掌握城区所有的裸露地表面积,累计压实或覆盖的裸露地表达到30万平方米。
在行政中心盛世广场 B区,卧龙寺街道办事处主任李辉发现建筑施工工地有裸露的黄土,一面用外勤助手抓拍,及时传递到网格管理中心;一面给企业负责人进行宣传,并要求他们立即用防护网予以遮盖,同时安排网格员定时不定时地进行监督,将粉尘污染遏制在萌芽状态。
随着环境监管网格化综合治理战役的全面、持续打响,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现在事关环境空气质量的各类举报比较多。网友“碧海蓝天”发了一条微信信息,表达了对网格化管理的看法:“守土有责,不仅是地方政府、官员的责任,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之责。”
金台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和环境监管网格二网合并,提升了网格监管能力,实现了对大气、水等各类污染源的有效监控、及时监管。渭河是宝鸡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生态河,具有充沛的水资源,滋润了河两岸人民。网管员林宝明发现在林家村河道附近,有人偷倒建筑垃圾,影响了水资源,便对现场进行拍照。区林水局局长杨晓明接到网格化平台上传来的信息,立即赶往现场查看,及时予以清理,并设置了警示牌,安排专人负责监管,使乱堆乱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从被动治理到主动作为,从短期治理到长效机制,从部门治理到全社会共同参与,金台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向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凝聚了金台人铁腕治污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三年来,随着金台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区财政累计投入300余万元用于网格化工作,使网格化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深化、细化。全区共拆除燃煤锅炉416台,排查治理污染源400多个,快速处置、纠正环境违法案件14918件,立案处罚环境案件23起,收缴罚款86.59万元。2016年,该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7天 ,市区平均239天;2017年一季度,该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48天,市区平均43天。
“小网格”服务“大民生”。金台区在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中,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闯出了新路子。只要常抓不懈、持续发力,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区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