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司家河村:“扶贫鸡”产出“金蛋蛋”
去年,在大伙的帮助下我养了100只鸡,每只卖70多元,除去养殖成本,赚了6000多元,全家一下子脱了穷帽,今年我准备再养些。4月16日,长武县洪家镇司家河村村民李勤生高兴地说。
司家河村像李勤生这样去年通过养鸡脱贫的近百户群众。一遍遍数着钱,算着收入,大伙心里美滋滋越过贫困门槛的距离就在眼跟前!
这一切得益于司家河村包扶部门市林业局。自从结对帮扶后,市林业局干部住进村里。经过反复走访,商定出精准脱贫路子:挖穷根、开富路,因户施策、因地制宜,最终决定通过发展林下养鸡来带动贫困户脱贫,从而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
定计划、报项目、争资金镇村干部忙得不可开交。林羽养鸡专业合作社在去年成立之初就联系好了肉鸡的销路,早早地给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资金短缺是贫困户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为克服这个困难,镇村两级多方努力,最终在市林业局的资助下,近百户贫困群众免费领到鸡苗100只,鸡饲料100公斤。后期根据国家配套资金,每户贫困户又分到鸡饲料500公斤。
扶贫必先扶智,硬件配套到位了,软件也要跟上。针对贫困户缺乏专业养鸡技术的问题,镇村联合合作社定期在村内开展农民教育系列培训班。通过十多期的培训让群众熟练掌握了养鸡场地选择、疫病防治、饲料补给、环境消毒以及生态养鸡等各项技能。
与此同时,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也在第一时间成立服务队协助合作社做好鸡苗的计划免疫、疾病预防、疾病诊治等工作,帮助合作社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和饲养规范,并对群众在日常饲养和卫生管理方面给予指导。
发展养鸡产业饲养量是基础,饲养方式得当是提高养鸡产业脱贫效率的重要手段。合作社前期通过托管养殖模式,将每只鸡苗养殖到2.5斤做好防疫后再发回到贫困户手中,既保证了成活率又让贫困户有充足的时间建鸡舍、学技术。
托管养殖模式把村里的贫困户帮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
如今,长武县洪家镇产业脱贫处处开花:王东、山兴等村依托传统优势发展果业种植脱了贫,柳杨村在党员的带领下发展生猪养殖脱了贫,曹公、关路群众依托长武印象体验园和曹公村游乐园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脱了贫
我们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多种措施并举,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按时脱贫摘帽,让洪家镇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洪家镇党委书记鱼坤说。本报记者 李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