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实行“院长制” 西安老旧小区卫生环境正悄悄变好(2)

2017-04-23 15:48  西安日报  字号:T|T

引入“第三方”让管理更规范

“以前对老旧小区实行管理和改造,政府习惯性大包大揽,但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又不具备专业技能,经常是操心挨累还办不好事情。”太华路街道办副主任潘皓亮说:“现在,把事情交给专业的社会力量来做,引入现代物管理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太华路街道办向陕西中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了“老旧院落微治理长效项目”。中海中心聘请清洁工人和组织志愿者,清理所有陈年垃圾死角,特别对“三无”院落进行重点整治,并发动社区居民,对地面墙面整治、院落大扫除、栽培生态苗圃,并进行院落垃圾大清理及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71个院落,尤其是11个三无小区的环境卫生彻底来了个大变样。

购买社会力量管理微整治老旧小区看似简单,却需要勇气与创新。“主要是解决资金从哪来的问题。”潘皓亮说:“街办一方面向老旧小区的原主管部门积极协调争取改造资金,一方面将社区工作专项资金灵活运用,实现了第三方社会力量的购买服务。”

探索“居民自治”巩固后续管理

老旧小区治理后,加强长效管理、保持治理效果是关键。如果小区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发动起来,那么环境卫生的整治、城市治理就会迎刃而解。

在东元西路44号,记者看到67岁的“院长”封淑玉正带领着小区居民和社区干部们一起给院子里栽种绿植。“我们这个院子里的住户都是七八十年代周边几个老厂的职工,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要说小区微治理,我们是最有积极性的。”封淑玉告诉记者,以前小区里没人管事情,“大家都觉得环境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你倒垃圾我也倒,你占一块地我也占。时间一长,院子里成了垃圾站。现在,各个院子选了老党员老住户当‘院长’、‘单元长’、‘楼栋长’,实行‘居民自治’,社会组织改造了垃圾场、配备垃圾箱,街道社区清理了违建,大家都主动维护小区卫生。”

老旧小区卫生环境反弹快,对居民的观念教育尤为重要。以太华路街办为例,实行了“居民再造公约”和院落星级评比制度,71个老旧小区都悬挂了“院长公示牌”,群众发现小区的问题,可以提供线索举报。封淑玉感慨道:“说到底,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要靠居民自己保持,‘再造公约’成了居民自觉遵守的主动行为,尝到甜头的居民谁不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高校建设公租房 新毕业大学生可进行入住

2017-04-22 13:00阅读

西安交警网络直播电动车违章 有人逆行有人撒泼

2017-04-22 09:14阅读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开展打造追赶超越西安特教铁军动员大会

2017-04-21 16:00阅读

西安市委中心组邀请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李连和作专题报告

2017-04-20 17:07阅读

2017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4月下旬在西安举行

2017-04-20 12:14阅读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20名教师完成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修

2017-04-19 18:08阅读

小长假西安将规范“一日游”秩序 整治景区周边乱象

2017-04-19 12:1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