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陈仓区新街镇核桃园村贫困户——撸起衣袖子 摘掉穷帽子
“这几年我自力更生,种核桃卖核桃,收入稳定,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5月9日,陈仓区新街镇核桃园村贫困户肖玉霞说。去年底,核桃园村一些已脱贫的贫困户不愿退出贫困户行列,希望继续享受政策。但是经过帮扶干部的“点拨”,头脑便“活”了起来,志向更高了,纷纷摘掉穷帽子,投入到火热的生产中。
没有好身体,怎么脱贫?核桃园村是陈仓区教育体育局的帮扶村,和别的干部不同,教育工作者在“扶能”的同时,非常注重扶德、扶智、扶志。为了让贫困户有个好身体,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开展“文体行动”,给村里建了健身广场,农闲时节,村民们打篮球、下象棋、扭秧歌、唱秦腔,其乐融融,不少人养成了每天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有的贫困户长年患有疾病,工作队又联络医疗单位进村义诊、送药,还为不少贫困户治好了“老病”,“健身 +医疗”双管齐下,为贫困户强了“筋骨”,为脱贫攒下了“本钱”。
扶贫,要从娃娃抓起。当工作队看到村幼儿园用水用电不方便、围墙有安全隐患后,争取资金改造加固,让130个娃娃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今,孩子们在敞亮的教室里开心地做游戏,不再担心忽然断电了。同时,工作队还联络市区的学校和教学能手,开展“精准扶贫、名师送教、奉献爱心”等一系列活动,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交朋友、谈心,通过交流体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奋发图强的“种子”。
解决了“后顾之忧”,区教体局还争取项目,在村上建起了电教室,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扶技,帮助贫困户脱贫。在工作队的指导下,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核桃、药材,养殖肉牛、肉羊等实现了脱贫。然而,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有的贫困户不愿退出贫困户行列。为此,工作队设立了“扶志课堂”,每次召开贫困户交流大会前,帮扶干部发挥教书育人的特长,摆事实、讲道理。“贫困不是光荣,我们有手有脚,要靠自己的双手双脚劳动致富,这才是长久之计……”局干部杜彬鹏是村第一书记兼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队长,他扎根基层,以村为家,心系困难群众,经常和贫困户谈心,努力消除不良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已脱贫的村民全部主动退出。
目前,退出贫困户的群众,有的干起了自己的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有的通过外出务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没有脱贫的群众正在工作队的带动下大干快上,昔日“冷冷清清”的核桃园村呈现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场面。本报记者张宁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