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拥抱阳光 舞出风采——宝鸡市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亮点扫描
文 /图本报记者黎楠
5月9日,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在刚刚举行的陕西省第九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上,我市代表队取得佳绩:市阳光秦腔团选送的节目《善良心似太阳》获得戏曲类二等奖;市特教学校选送的《秦梦》获得舞蹈类三等奖;市残联获得汇演组织奖。这份荣誉的背后,演员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市残联为全市残疾人朋友搭建了怎样的文化舞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市残联和我市各残疾人艺术团体,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演出 助推残疾人事业发展
为备战本次全省汇演,市阳光秦腔团拿出了去年刚刚编排出来的新作——《善良心似太阳》,这是根据我市道德模范董彩霞的感人事迹改编而成的现代眉户剧;市特教学校拿出了舞蹈节目《秦梦》;市阳光合唱团、市飞翔艺术团等残疾人艺术团体也都拿出了各具特色的歌舞曲艺节目。这些精心编排的节目在本次汇演上表现不俗,取得了佳绩,这并非偶然。长期以来,宝鸡残疾人文化事业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细心的市民应该记得,近年来每年盛夏时节,陈仓园市民中心、渭滨区九龙广场、市区火车站广场等都要上演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活动,那极富动感、活力无限的激情水鼓,取材自真实故事的原创小品和聋哑人的优美舞蹈,获得过多少人的热情掌声,又曾让多少人为之感动。
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市残联为全市残疾人朋友搭建的文化平台。从2008年开始,在市残联的积极倡导和扶持下,我市先后成立了宝鸡市飞翔艺术团、市阳光秦腔团和市阳光合唱团。多年来,这三支团队在扶贫慰问、文化下乡、才艺展演等各类公益活动中,发挥出了极大优势。成立于2013年的阳光秦腔团,先后多次为市残联、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及市慈善总会举行的扶残助残、扶困济贫等活动助演,并经常深入福利企业、镇村、社区、广场等进行宣传演出,先后参与了80场次的大型公益活动,观众人数达10000人次以上。近年来,团里又编排了宣传宝鸡残疾人事业的秦腔现代剧《再铸辉煌》和眉户剧《爱心接力》等新剧目,这些剧目取材于我市残疾人朋友的真实故事,加之又是残疾人演员表演,感染力极强,让不少观众为之动容。
成立时间最早的市飞翔艺术团,至今已成为拥有专业演员40余人,排练、创作艺术节目近30个的专业演出团队。多年来,该团队每年受邀表演50余场次,演出遍布陕北、关中、陕南各地市,其精彩的演出给各地群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残疾人艺术团的公益演出不仅有力地助推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也让市民更加了解残疾人,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市阳光合唱团团长王萍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他们去陕西商贸学院进行慰问演出,演员们的表演和敬业精神让全体师生大为震撼,一些学生在和演员们合影后还深受感动地表示,今后一定要改掉偷懒厌学的坏毛病,不怕困难和挫折,勇于战胜自我,实现人生梦想。
艺术 改变残疾人的生活
“走进艺术团,才发现人生还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许多残疾人演员都这样感叹道。
市阳光秦腔团团长刘海琴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她自幼喜爱秦腔艺术,青年时代曾参加陕西“秦之声”秦腔大赛并获一等奖,本以为自己会在秦腔这条艺术之路上一路前行,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刘海琴因病导致视力残疾,那段日子,她心灰意冷,以为从此就得告别喜爱的秦腔了。2013年,得知社区招募残疾人文艺爱好者,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就这样,刘海琴走进了宝鸡市阳光秦腔团。在这里,她结识了很多和她一样的兄弟姐妹,大家都因放不下对秦腔的热爱才走到了一起,这些人的励志故事重新点燃了她的激情,她决定在这个大家庭里重拾秦腔。
在秦腔团里,刘海琴凭借自己过硬的秦腔演唱功底和优秀的组织才能,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拥护,并担任团长一职。此后,她不仅让自己在秦腔之路上重新起飞,还带领大家一起实现梦想。多年来,在刘海琴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秦腔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现在团里拥有成员近50人,累计参与80多场次大型公益活动演出,赢得了众多秦腔爱好者的认可,并于2015年在陕西电视台主办的《秦声飞扬》大赛宝鸡赛区的比赛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这更坚定了她带着大家不断前行的信心。刘海琴和很多团里成员逢人就说:“阳光秦腔团给了我们第二次艺术生命!”
市阳光合唱团团长王萍在团里是个“知心大姐”,平时大家有各种困难或思想上的“疙瘩”,总爱找她倾诉。王萍告诉记者,自打进团的第一天,她就把这里当成了家,这里的人都是她的兄弟姐妹,只要大家能一起唱歌、一起演出、一起参赛,就是最幸福的事。市飞翔艺术团近期在积极筹备大爱宝鸡公益社团,旨在以最直接的方式搭建慈善人士与受助者之间的爱心之桥,让公益渠道更加畅通,让资源利用最大化,让大爱充满宝鸡。
社团 为残疾人搭建文化平台
文艺社团为全市广大残疾人搭建了良好的文化平台,让我市的残疾人文化事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去年,市残联出台了《残疾人文化活动社团化发展的意见》,鼓励残疾人文化活动走“社团登记、广泛参与”的路子,市残联联合相关部门对残疾人文艺社团提供了购置器材道具、业务培训经费补贴及公益岗位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丰富了全市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按照计划在全市各县区全部成立残疾人文艺社团,到“十三五”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市、县(区)、镇(街、社区、村)三级残疾人文艺社团体系,让广大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随时随地、就近就便地参加文艺活动,提升残疾人幸福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