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件古中山国文物亮相西安 展示“千乘之国”文化面貌
威武的山字形器、造型奇巧的金樽铜戈、婀娜的十五连盏铜灯……7月20日,“神秘王国——古中山国历史文化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这些被埋藏于地下两千余年的宝物向世人默默述说着那个神秘王国的前世。
此次展览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携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博物院策划举办,展期3个月。分为“鲜虞中山”、“国都灵寿”、“经济生活”、“田猎兵事”和“中山王陵”五个部分,集合了古中山国考古发现的110组(239件)精美文物,包含了彰显王权至上的青铜重器、奇巧瑰丽的生活用器、晶莹剔透的精美玉器、细致精巧的黑陶明器、造型独特的人物、动物圆雕艺术品等,工艺匠心独具、精美绝伦。许多器物都与中原文化风格迥异,展现了中山国人充满神秘色彩的思想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生动地展示于世人面前。
在现场可以看到,中山国特有的青铜器中山山字形器威严耸立,器物上部呈“山”字形,插在木柱上竖立排列,气势雄伟,象征中山王的权威。另外,在“狩猎宴乐图铜盖豆”这件青铜器物上,共绘制了90个人物、63只野兽、26只鸟和6条鱼。豆盖上是狩猎宴乐图:楼内是饮酒的贵族和演奏的乐伎,楼外有射雁的猎手和中箭的大雁。铜豆腹部为狩猎图,乔装的猎人或刺或逐,场面生动,让观众更为直观地了解两千多年前的中山国人是怎么生活的。
展厅中,一件“错银铜双翼神兽”引人注目。双翼神兽怒目圆睁,张口伸舌,獠牙外露,圆颈挺立,仿佛在嘶吼。其形象似狮非狮,矫健有力,刻画细腻。腹底铸有铭文,记载有器物铸造的年代、官吏、工匠等信息。据介绍,双翼神兽共出土了2对4件,全国目前仅在中山王墓中出土,专家推测神兽可能作为镇器,压在席之边角,或作为陈设品以增强王之雄威。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它由小到大,几次被强国所灭,但虽灭未亡,又几度复国。史料的大量缺失使这个“千乘之国”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充满了神秘色彩。
图为游客在观赏战国中期精美绝伦的错金银铜犀屏座。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