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布618网购节消费预警 这8大陷阱西安消费者要谨防
促销红包、预售、各种活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近日,不少地方都在宣传618。一年一度的“618”来临,多家电商都已陆续开启促销狂欢。,“618”电商年中大促成为消费者“囤货”的重要时机。同时也有一些人上当受骗,后悔莫及。
对此,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针对“电商大促”期间可能出现的消费陷阱,发出以下消费预警与消费提示,提醒西安购物群体谨防落入“圈套”。
陷阱一:预售商品不能退换
预售成为电商引导消费、缓解系统压力的促销手段,然而部分“预售”商品也有猫腻,部分甚至明确预售商品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实际上,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商家对于预售规定,显然有悖于消法规定的消费者享有的“网购7天后悔权”,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为了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周期长等问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西安网购群体,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如果店家严格按照“预售规定”中的条款来执行,慎重考虑可能面临的后果,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千万别只图一时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陷阱二:先涨价后降价 虚标原价
价格是电商促销期间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电商以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等各种促销手段让消费者“算不清”。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双11”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在“618”电商大促期间,消费者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