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安倍晋三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家族史介绍(2)
八年
1954年9月21日,安倍晋三出生于一个日本政坛世家。
1987年6月,安倍晋三与日本森永制果株式会社社长松崎昭雄的女儿松崎昭惠(婚后改名安倍昭惠)结婚。两人的结合为安倍赢得了日本财团的倾力支持。
在安倍晋三担任首相之前,其家族已出现过两名首相——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其父亲安倍晋太郎也曾担任过日本外务大臣,并当选过国会议员。1992年,晋太郎离首相大位仅一步之遥的时候却因病去世。
1993年,安倍首次当选国会议员,正式踏入政坛。2001年至2006年担任首相的小泉纯一郎曾备受安倍父亲照顾,所以在其执政的5年里,安倍晋三一直都被委以重任。
2006年9月,作为小泉钦点的接班人,时任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成功当选自民党总裁,进而接任首相一职,成为战后日本最年轻首相,一度成为媒体风云人物。但不到一年,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落败,内阁又频频出现丑闻,2007年9月,安倍基于政治现实,政令无法顺利执行,以健康为由(同样是因溃疡性大肠炎)辞去首相一职。
此后6年里,日本政府仿佛走马灯般换了7任首相,让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2008年安倍重返政坛,2012年再度参选自民党总裁并获胜,自民党成立以来两度担任总裁的,目前只有安倍一人。在他再次成为首相后,日本政坛动荡的局面终于回归稳定。
2019年11月20日,安倍晋三因在任时间累计达到2887天,超过日本前首相桂太郎2886天的在任纪录,成为日本宪政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王鹏飞在此前为澎湃新闻撰写的文章中称,自2012年起,安倍晋三凭借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在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坐稳了一个时代。安倍在其第二任期期间也数次传出以权谋私的丑闻,但并未动摇其统治,他在多次选举中都取得了胜利。
2017年,安倍晋三的政治权力达到顶峰,当时他所在的自民党及其盟友在众议院选举中大胜,获得了三分之二的席位。
到今年为止,安倍晋三已连续执政8年。王鹏飞认为,安倍能够长期执政有三个原因。首先,自第二次安倍内阁成立以来,秉持经济优先的原则,将政策着力点集中于提振经济,高调推出“安倍经济学”。其次,日本政坛自民党一党独大格局为安倍内阁提供了稳定的政权运营条件。最后,冷战后,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等日本政治领导层所追求的首相支配与官邸主导体制在第二次安倍内阁时期已日臻成熟,自民党内部派阀政治在经历政治改革与选举改革后相对削弱,使得自民党内部缺乏制衡安倍的其他势力。基于此,安倍得以有更多精力处理经济领域、外交与安全保障领域,以及在教育领域、生活领域长久以来堆积如山的课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姜跃春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安倍的确在经济和外交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自去年博得日本宪政史上在任时间最长首相这一光环后,安倍内阁便接连面临诸多意料之外的挑战。内政上,内阁丑闻不断,从之前一度尝试掩盖的“森友学园”、“加计学园”问题在国会再度被审议,到疑似公款私用的赏樱会问题,近期更有抗疫压力及美韩等外交关系的压力,在野党抓住这些问题步步紧逼,安倍疲于应付。
此前民主党政府未能解决的包括摆脱通货紧缩、少子化和老龄化等诸多问题,在安倍任期内也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安倍任内最大的政治目标——修宪问题也在2019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过后遭遇挫折,“修宪势力”未能获得超过三分之二席位,使得修宪之路阻力重重。外交上,与韩国史无前例的交恶,与俄罗斯关于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问题的谈判毫无进展,以及与朝鲜的人质问题协商无果而终,均显示其外交成绩乏善可陈。
经济上,日本内阁府8月17日发布的2020年二季度(4月至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显示,今年日本二季度全国实际GDP比上季度下降7.8%,降幅创下二战后的最差纪录。而从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日本已连续3个季度经济负增长。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安倍第二次上台的2012年,日本GDP总量为6.203万亿美元,而2019年日本GDP仅为5.082万亿美元,下降近20%。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后推出的“安倍经济学”的所有增长几乎被抹去。
2020年本应是安倍最为辉煌的一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使他的支持率上升,奥运景气会夯实“安倍经济学”的成绩,而经济好转无疑将会巩固安倍内阁的基础。王鹏飞指出,安倍如果能携成功举办奥运的超高人气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在野党将被逼入绝境,进而能拥有更多政治资本来解决任内最大的政治课题——修宪。
然而,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奥运会不得不延期至明年举行,剧本从一开始就走偏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