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全面评价安倍晋三 安倍在日本有多厉害?(3)
对内,一旦政府决策或政府官员被民众质疑,安倍晋三总是一副“低头认罪”的“小媳妇”形象。在国际上,面对普京会见时的屡次迟到,安倍晋三不仅“耐心等待”,而且还总是“喜笑颜开”。当被美国白宫主人“挤占”红地毯时,安倍晋三的表情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不仅如此,在和美国白宫主人打高尔夫球时,他还故意来了个“后滚翻”,博得白宫主人“开怀大笑”。当然,安倍晋三的这种态度和举动也常常会被评论称之“有失尊严”。不过,安倍晋三的执政成绩却“有目共睹”。
对于安倍晋三能够成为日本历史上首相任职时长第一人的原因。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给出的主因是:“安倍执政后以经济为最优先,推动金融,财政,创生三政策,成绩丰硕。”大家都知道有个“日本经济停滞二十年”的说法,而每当提到日本经济的“停滞”,则几乎无一例外的会“归咎”于《广场协议》。说是因为美国的“打压”。不否认,《广场协议》有美国打压日本的“成分和因素”。但是,广场协议也有英,德等国,那为什么德国没有“停滞”呢?而安倍晋三“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将日本经济的“停滞”完全归咎于广场协议是不辩证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那段时间里,日本经济明显有着“畸形”发展的因素。我们不去过度讨论日本人对GDP增长方式的“非理性”追求,也不必解析日本人那时对出口,日元增值的“病态”诉求。仅以日本人那时的“豪言壮语”就可以判断出日本人那时的“膨胀心理”。曾有日本人“豪言”将买下“整个美国”。尽管很“豪迈”,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便不难发现,日本人当时对待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明显有着“房地产”是“衡量标准”的“意味”。买下“整个美国”,是指什么?显然是指“高楼大厦”。可是,随着“广场协议”后美元的贬值,日本也回归了“原形”。
日本经济停滞的二十年,其实也是日本“自我修复”的二十年。如果从哲学角度来分析,这二十年使日本经济回归了“理性发展模式”。对日本的未来显然“利大于弊”。日本经济停滞的病根在于其消费空间已经被房地产以及房地产衍生领域死死“堵塞”,所以,安倍晋三再度拜相后实施了“借助货币宽松政策,财政刺激政策以及地方创造生机政策”,即“安倍经济学”。对于“安倍经济学”的原理,尽管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其“核心”却是共识,那就是“刺激和消费”。原理并不复杂,可安倍晋三的前任为什么没能够做到呢?区别就在于对“消费概念”的理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