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吉林抗疫日记丨方舱里的焦虑急躁和不安 需要爱和关心来抚慰
2022年3月20,暨援西安市胸科医院正常上班后一月余,再次整装出发参与长春市新冠疫情防治工作。初到此地,冰冻三尺,寒风凛冽,北湖方舱初建,物资、工作用品正在准备完善。第二天,交大一附院便率先开舱接诊患者。
于我们而言,方舱收治的均为轻症患者,仅需筛选复杂患者转入定点医院,其他患者对症治疗。原本想的一切都很轻松,可接诊满舱后才发现疫情早已如一颗魔种,种植在人心里。躯体的疾病远不如心理、精神上的冲击严重。封城后生活受影响、个人确诊新冠、家人分离、入住陌生方舱使得人们普遍变得焦虑、急躁、不安。入舱后明显的变化是集体不喜活动,整日卧床状态,饮水少。针对患者如此的变化,此刻一句“就把这儿当家里,我们陪着你”也显得非常苍白。如何使得患者尽快康复、减少疾病加剧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名血管外科专业医生,看着整日卧床状态的患者,我非常着急。我的医学知识及经验告诉我目前患者的状态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长期卧床、饮水少外加基础疾病影响,会导致体内血液瘀滞凝结,一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则非常危险。因此多次鼓励下床活动,联合同班次刘小娜护士等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朋友们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及预防方式,并教他们学会了踝泵运动。除此之外,还为舱内的下肢静脉曲张、高血脂等患者解疑答惑。
作为队员,用心思考问题,奉献自己的力量,以方便患者的舱内生活。第一个班次,在辛霞主任的领导下,“区长制”应运而生。以“党员优先”“热心市民优先”逐排动员。每排选择一个“区长”,负责大家的日常饮食、问题总结等,协助医护人员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细致化。在姚煜教授的带领下,截至目前参与举办两期方舱日报。一方面丰富患者方舱内单调的生活,另一方面告知他们最基本的医学常识、新冠相关知识,进行习惯培养和心理疏导。
截至今日,我们援长春已经4周,共750人陆续出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小女孩。让我意识到快乐也许是一种良药。这两个小女孩与舱内打闹玩耍的孩童不一样,她们喜欢的是静坐画画儿,仅用单一的黑色和红色勾勒就出了童真的快乐。作为“大哥哥”也收到了她们礼物,为此我深受感动,为他们举办了“绘画天地”,希望这些美好的画儿和她们的童真快乐能够传递给舱内焦虑紧张的人们,给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长春的寒冰已消,迎春花开,相信解封的日子很快会来临,我们的付出即将看到回报。愿长春常安!
西安交大一附院援吉林医疗队队员 李延 记者 李琳 整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