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壁画数字化建档在路上 王 星
近期,随着本报《翻山越岭寻壁画系列报道》的刊发,宝鸡地区丰富的壁画资源引发了公众的关注。据了解,我市具有壁画留存的老建筑30余座,壁画面积约320平方米,但保存情况并不乐观。笔者认为,目前对于壁画的保护,数字化建档是首要任务。
宝鸡壁画的历史久远,1979年考古人员在扶风县杨家堡西周墓中,发现了绘制在墓室墙壁上的菱格纹图案,这是宝鸡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壁画雏形。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宝鸡地区壁画题材多样,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在文博专家眼里,这些沉默不语的壁画,可供发掘利用的价值有很多。
由于壁画多绘于墙壁之上,其特殊的材质结构及庙宇环境,导致壁画在保存过程中出现褪色、掉渣、灰尘污染等问题。壁画要比其他文物脆弱得多,其保护也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壁画的文物与艺术价值认识不足,使得老建筑拆除、改建随意,壁画逐渐消失,特别是一些村上的庙宇很难有专项资金来加固维修,保护它们完全得依靠当地人的自发与自觉。所以,保护壁画先从数字化建档开始,是可行的。
数字化建档,是为了更科学的保护。文物档案通常由照片和文字描述等传统形式组成,并逐步建立了电子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壁画会不可避免地因为风雨侵蚀而损坏,但如果凭借精确的三维数据,这些壁画的所有细节都会在虚拟世界里永存,并通过网络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
当然,壁画数字化建档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需要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也需要时间上的等待。可喜的是,宝鸡的美术学者、文博专家正在为壁画数字化建档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人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站、APP甚至微信,在家里就能立体欣赏宝鸡壁画之美。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