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李克龙:“第一书记”就要为村民脱贫攻坚办实事

2017-06-25 10:00  铜川日报  字号:T|T

“榆树湾村通了致富路,多亏了李书记!”平坦的水泥路,整齐的蔬菜大棚,即将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和幸福院……群众口中的李书记,是从市国资委选派到榆树湾村任第一书记的李克龙。我们来到村委会时,李书记边看资料,边吃着刚泡好的方便面,近视眼镜就搁在桌前,手边是最近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表格,穿着朴素。如果别人不说,我们甚至以为他是村里的村民,很难想象57岁的他曾是市国资委“坐办公室”的干部,驻村快一年,他已经与榆树湾村融为一体。

榆树湾村位于宜君县太安镇辖区,距镇政府驻地约10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在三梁一川区域,现有耕地3300亩,236户892人,以玉米核桃为主导产业,是宜君县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户数最多的村子。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223人,占全村人口的25%。村两委会办公场所简陋陈旧,是典型的贫困村,人口多,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群众饮水主要靠在河道、洼地取水,水质不卫生,水源无保障,吃水困难,村里没有像样的卫生室,生产路多为土路,群众出行难,看病难问题突出。

“第一书记”给力 脱贫攻坚才有戏

进村第一天,城乡巨大的反差,深深刺痛了李克龙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村民找事做,带领他们脱贫致富。他发现困扰榆树湾村村民致富最大的难题就是路不通,狭窄的土路,坑洼不平,小车难以通行。交通的不便利,不但影响该村及周边村民生产生活,更影响着农产品外销和价格。路不通,往往别的村玉米都收购一空了,榆树湾村村民家里的玉米还堆放着,无人问津。

“去远处卖吧,交通成本大,去近处塬上又卖不上价。”榆树湾村村支部书记周保平一语道破该村之前面临的困境。改变出现在李克龙到任后。

“李书记工作特别认真,弄啥非常仔细,关键人家也很内行,把我村上5个组都跑遍了,带着我们县上、市里各部门能跑的都跑完了。”榆树湾村村委会主任谢永红说道。

李克龙决心修好这条惠民路。“他们来了,确实给我们帮了大忙,以前的土路,坑坑洼洼的,小轿车底盘低,根本就没法走,我这个皮卡车就是跑这条路跑的烂完了,我村里能有现在这么大的变化,真的感谢他们。”谢永红说。。

新修的惠民路将村里5个村民小组串联了起来,是村民去村委会、镇上办事的必经之地。以前一到下雨天,路不通了,就要绕道焦坪,多绕接近20公里路,现在不用了。对村民来说,这不仅仅是条惠民路,更是村民的致富路。

从新修的路上下来朝着村委会的方向走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这也是今年脱贫攻坚的重要项目。产业单一是困扰村民致富的又一大难题,以前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核桃和玉米。为了改变村里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李克龙因地制宜搞起了蔬菜大棚,在他的带动下,占地15亩的30个蔬菜大棚、50亩的丹参种植,高粱种植、养殖等项目遍地开花。

“第一书记政策熟、思路宽,能帮助村里找到适合的产业”,太安镇政府干部牛军虎说,“变‘输血’为‘造血’,这样的精准扶贫,才能让群众长期受益。”从蔬菜大棚里回来,李克龙开始给腿上涂药,理疗。他的腿是修路过程中检查工程质量时不小心磕伤的,由于时间紧顾不上休息,伤口感染,这半年里,他就是跛着腿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工作,挽起裤腿,腿上的疤痕依旧清晰可见。

即使有了伤病,李克龙也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投资30万元完成景家塬组饮水工程,解决了78户287人安全饮水问题。其它村组水源勘察项目,也已进行勘察设计。并在榆树湾村开辟了一个移民搬迁点,该搬迁点是宜君县的第三个易地移民搬迁点,目前移民搬迁的各项前期工作已完成,今年10月底,村民就能搬进新居。

“真是给群众办好事哩,我现在这么大年龄,能住上这么好的房,有这么好的路,家门口有了水,真是感谢共产党哩,感谢好政策哩,李书记真是给我们干实事来了。”村民握着李克龙的手激动地说道。

“以前我们村里就是60年代农村的样子,现在,路通了,水解决了一部分,新建了村卫生室、村文化室以及幸福院,马上都可以投入使用了”,周保平欣喜地告诉记者。

扶贫帮扶得人心 老党员成为“第一书记”好帮手

在宜马路到榆树湾村段的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拓宽道路,地里的玉米即将成熟,要修路就意味着要占到村民的地。部分群众不理解,工程一度陷入了僵持。宜君县气候偏凉,上冻早,工程必须赶在上冻之前完成,工期一刻耽误不得!村干部心里犯了难,就在这时,81岁的老党员南仲杰站了出来,他说,“国家政策这么好,李书记那样帮咱们,解决了老几辈的出行难题,咱不要为了自己那一点小利益耽误了大事!我入党47年了,我愿意牺牲我的个人利益……”,南仲杰表态后,要求赔偿的群众不做声了。晚上,南仲杰又挨家挨户敲门劝说村民,依然有部分村民不答应。第二天,南仲杰带头砍掉了自家的玉米,四五个村民见状没再说话,离开了。“我还以为他们还是不愿意呢,一下子就懵了!”谢永红说。过了一会,有人看到那些阻挡修路的村民带了工具,砍掉了自家的玉米。苦桃洼组70多岁的老党员崇荣发,从施工一开始,就每天早早起床,义务到工地上监督工程质量,三个来月,风雨无阻。“原来的土路,说句不好听的,有个啥病,救护车都开不到门上来,现在李书记帮我们把路修好了,多好哩!”

老党员不顾个人利益的行为深深感动着李克龙。“这些老党员、村民让我很感动,我就想着不管咋样都要把事给人家弄好”李克龙放下了手边的资料戴上眼镜抬起头认真地说。

“第一书记”就是要当好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数据清洗、入户核实……榆树湾村村民住的分散,数据摸排难度非常大。除了村委会在川道里,剩下几个组都在山上,白天大家都在地里,驻村工作队员们只能白天上班干工作,晚上入户入户核查,晚上12点以前都没回过家。除村委会所在的榆树湾组,最近的一个组离村委会2公里,最远的是5公里,但凡下点雨,车就上不去了,李克龙经常要绕到焦坪才能进村入户。

“李书记今年从5月份开始基本上就没有回去过,一直在村上呢,特别是这一段时间,村上事也比较多,咱村上离镇区也远,吃饭不方便,清早一吃,中午来都是自备干粮,方便面、饼干、麻花我这儿都常备着呢,中午就吃这呢。”谢永红说。得知苦桃洼组的土围墙,一到下雨天就有滑坡危险,李克龙联系市国资委积极筹措资金8万元,修建了长250米,高4.5米的护坡。

“人家给我修这护坡,我们都高兴死啦,以前没修的时候,就害怕下雨,一下雨就滑坡啦,白天也不敢让娃胡跑,害怕摔下去,感谢人家,能看到咱群众的困难的人。”谈起新修好的护坡,村民崇荣发告诉记者。“这些干部好的很,那一次下连阴雨,我的鸡生病了,我打了个电话,李书记就带着专家来给我的鸡看病哩。雨很大,路不好走,谁能想到人家还亲自来呢,我感动很。除过饲料钱,去年养鸡我赚了3000块钱”,贫困户王仲莲激动地说。

扶贫工作要心里想着贫困户,嘴上说着贫困户,手里帮着贫困户,情为他们系,心为他们牵,汗为他们流才能真真正正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第一书记’就要为村民脱贫攻坚办实事。”李克龙说。(本报记者 杨婷 常意玮摄影报道)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汉江关庙大桥北头等城市设计项目详审通过

    2017-06-24 20:00阅读

    严纪律 明规矩 提士气 聚合力 商南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凝聚追赶超越强大合力

    2017-06-24 10:09阅读

    宝鸡市命名一批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2017-06-23 18:05阅读

    延安市作为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初步规划方案已基本形成

    2017-06-23 10:14阅读

    汉阴县将修建145.792公里路助力脱贫攻坚

    2017-06-22 18:11阅读

    公安汉台分局突击检查现场收缴“牙签弩”

    2017-06-22 12:09阅读

    岚皋警察蜀黍组织开展体能训练

    2017-06-21 20: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