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记者 段海洲 通讯员 刘鲁宁)我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坚强领导下,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落实4月12日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协调各区县、市级相关部门紧锣密鼓筹划、推动山水林田湖试点各项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明确具体工作协调机构,并开展了大量协调推进工作。参照省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组成,我市成立了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第一次领导小组会后,为了加强此项工作的协调推进力度,市财政局内部也成立了工作推进小组,相关分管领导和科室都参与协调,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办公室日常工作暂由市节能减排示范办负责。5月24-27日,分别与区县对接项目进展情况。5月31日,向市政府专题汇报我市山水林田湖工作推进情况。6月21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各区县、各相关市级部门召开工作推进会。7月7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再次召集各区县、各相关市级部门召开工作推进会,传达了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于6月26日举办全省山水林田湖业务培训的有关要求,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完善制度,提升管理。第一次领导小组会后,市山水林田湖办公室正式印发了《铜川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铜川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铜川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办法。目前,铜川市山水林田湖专家库入库中、省、市专家已达60人,专业涉及规划、地质、水利、水土保持、矿山、环境、造价预算等方面。并明确了山水林田湖试点项目初步设计评审的主要内容、程序及具体操作办法。目前,区县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已全部结束。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督查项目建设质量、进度,市山水林田湖办公室又印发了《关于建立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建设月报月考核制度和项目变化报备动态监管制度的通知》、《关于转发陕西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资金绩效考核考评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转发陕西省财政厅等三部门关于印发陕西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是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由市山水林田湖办公室牵头,各区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为实施主体,已经全面启动了我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团队已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项目前期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整体性、系统性”,编制符合各区县实际的山水林田湖详细规划,明确了各区县的目标、主要任务、工程量、投资额度及预期效果,做到工程量、投资和效果的提前控制。2017年度详规编制工作已完成。
四是加快预算执行进度。2017年2月27日省财政厅下达我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央奖补资金10亿元,2016年底下达我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省级配套资金1亿元。6月1日,省财政厅再次下达我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省级配套资金2.3亿元。目前,中省财政已累计下达我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专项资金13.3亿元。市山水林田湖办公室根据各项目进度情况,截至目前,已下达项目预算资金63750万元。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各项目进度加快财政资金预算执行进度。
五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我市将山水林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融合优化,策划包装,采用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已采用PPP模式开工建设的漆水河王益段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受到了广泛好评,沮河上游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漆河沮河下游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漆水河印台区城区段及马杓沟周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耀州区全域农村垃圾清运项目等,正在按PPP项目进行包装。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PPP模式的结合,将有效解决地方配套资金、后期运营等问题。
六是开工建设试验段。耀州区沮河上游生态保护修复3个试验段建设已于6月28日开工建设;印台区马杓沟流域河道综合整治与周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试验段计划7月21日开工建设;宜君县哭泉片区淌泥河试验段已于7月9日开工建设。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