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宁常驻百姓身边——宝鸡市上半年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付娜
7月5日凌晨,高新公安分局民警在高新区渭河公园巡逻时,碰见一名可疑男子,该男子一见到民警便跑,民警很快将其抓获。经查,该男子刚刚在某小区地下车库盗取了他人的手机和现金。
6月30日,在市区一招待所内,一名旅客的包被盗。接警后,渭滨公安分局金陵派出所民警立即通过监控查找,在经二路派出所、经一路巡防大队等各方力量协作配合下,不到一个小时,犯罪嫌疑人便落网……
巡防全天候、视频全覆盖,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法综治部门以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为主线,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深化平安宝鸡建设,全力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让老百姓共享和谐安宁。截至目前,全市刑事案件发案保持下降势头,街面犯罪率下降50%,社会治安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我市平安家园建设又迈进了一大步。
社区民警专职卫士就在身边
在群众眼里,小区周边环境是否安全,是大家最关心的。如果民警在身边,不安全因素就能得到及时排除。因此,我市公安机关大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将派出所前移,将警务室设在群众的家门口。今年4月下旬,我市召开了全市深化社区警务及巡防改革现场会,推动警力下沉,使基层派出所警力达到县区分局总警力的45%以上,不断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
社区民警与辅警针对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在辖区入户走访,做到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底子清楚,并对重点人群进行分类,及时掌握他们的动向。依托“社区警务 +”模式,民警将辖区社会力量也融入其中,包括出租车司机、小区物管人员、保安员、快递员、个体商户等,切实做大做强社区警务网格员队伍。目前,全市共吸纳各类治安辅助力量2万余人,拉起了一道安全网,有效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渭滨公安分局仇群警务室是以社区民警仇群命名的警务室,它位于市区经二路片区,该警务室将辖区划分成14个网格,建成了由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网格员队伍,社区民警为联络员,形成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格局。
据悉,全市目前共建成社区警务室174个,覆盖率达到了100%。
抬头见天眼街面见警察
为把刑事案件发生率降到最低,提高案件的办案效率,我市在大街小巷及主要街道安装了视频监控,(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天眼”成了打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近日,高新区发生砸车盗窃案件,民警通过路边的监控,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查明了其作案的轨迹。前不久,在市区英达路附近,一名“的哥”将出租车违法停靠在路边,当他发现安装在路边的视频监控设施后,为逃避惩罚,对车牌进行了遮挡,这一幕被监控设施拍了下来,交警最终对其进行了处罚。
今年以来,我市技防水平不断提升,“天眼”越来越密,尤其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缩短了视频监控设施之间的距离。市区经二路在打造平安示范一条街过程中,新装了550个视频监控设备,特别是在经一路、火车站以及宝鸡汽车站地区,安装了4台高空瞭望相机,彻底消除了经二路、新建路视频监控盲区。金台区科学规划,部门协调配合,政府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居民聚居区自筹资金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目前,金台区已在主要路口、治安复杂场所建成前端监控点位691个,社会单位安装的视频探头达到了2万余个,形成了城区与乡镇、高空与低空、卡口与探头融合互补的立体化、集成化视频监控网络。据统计,目前我市公安机关利用视频监控破获的案件占到案件总量的70%。
有“天眼”的监视,再加上民警的巡逻,筑牢了平安宝鸡的基石。民警在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震慑了犯罪,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上半年,我市街面犯罪下降了50%。
化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
平安建设离不开矛盾纠纷化解。今年5月下旬,金台区率先在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物业管理五个领域同时成立专业调解组织,由重要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每个专业委员会由7到10名专业人员、法官、公安干警、法学会成员及职业律师组成,并邀请150名“两代表一委员”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特邀委员,形成多领域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近年来,业主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多,市住建局集中调处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开展了物业法规政策宣传月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物业管理领域的矛盾纠纷。前5个月,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6690起,调解成功6475起。
在建设平安宝鸡的过程中,定期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非常必要。我市以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遇事依法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市司法局以普法文艺汇演下基层的形式,为群众送上一场场精彩的普法文艺“大餐”。市公安局根据当前发案的情况,对群众进行电信诈骗、传销、禁毒等方面的普法宣传。我市检察机关紧扣反腐倡廉主题,深入我市多个单位,对干部职工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普法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