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境宝鸡留下的红色往事
编者按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的运动轨迹中,包含了凤县、太白县、眉县等地。过境宝鸡时,红军宣传革命道理,除暴安民,组建苏维埃政权和游击武装,在宝鸡播撒下一片红彤彤的革命种子。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红军战士,也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被群众称为“自己的队伍”。本期,本报记者从《中国共产党宝鸡历史》中整理出四段红军过境宝鸡的故事,为读者再现当年那段峥嵘岁月——
红四方面军:火烧财主地契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突破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后,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发,向西往川陕边境转移,计划在陕南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1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太白山区的核桃坪、黄柏塬、二郎坝、皂角湾等地。
时值寒冬,大雪纷飞,红军战士却仍穿着单衣草鞋。山区人烟稀少、物资匮乏,部队难以得到补给,战士们只能忍饥挨冻地前行。有的战士鞋子被烂泥粘掉,只好赤足行走,两只脚冻得红肿而麻木。部队行至皂角湾一带时,由于缺少粮食,不得已,宰杀了5匹军马充饥。即便如此,红四方面军依然军纪严明、行动有素,白天在崎岖的山路上行军,晚上在茂密的树林中宿营,有时遇到国民党军队围堵,还要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以最大限度地躲避风险、保存实力。
遇到山区群众,红四方面军便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同时,救济贫困,惩处恶霸,使群众知道红军是仁义之师,共产党是贫苦人的大救星。有一次,几个红军战士来到一户人家筹粮,虽然主人不在,但他们还是在吃了人家的饭后,把钱和便条放在香炉中,主人直到春节前打扫房舍时才发现。
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派出100余人的侦察队,沿秦岭北麓向西前行,一边打探敌军动向,一边进行革命宣传。侦察队来到眉县汤峪境内,在温泉龙王庙两侧墙壁上张贴《告全国同胞书》,并刷写“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
随后,侦察队又前往闫家堡村,两名战士化装成道士,进入村里财主闫家,向一家老小宣传红军宗旨,教育他们弃恶从善,并烧毁了他们家的地契。村民闻讯赶来,红军战士对大家说:“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帮助穷人的队伍。”村民眼见耳闻后,纷纷称:“红军是咱老百姓的自家人。”
正是红四方面军这优良的作风,给太白山区群众留下了好印象、好口碑。1935年,红二十五军转战至二郎坝、皂角湾等地,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继而使这片地区成为秦岭腹地的重要根据地。(本报记者祝嘉整理)
红二十五军:公审贪官恶绅
时间到了1934年。这一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按照指示,向鄂豫陕边实行战略转移,计划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
地,并在次年3月,进入二郎坝、皂角湾等地。红军这次过境宝鸡,也给群众留下一段珍贵的红色往事。
初到二郎坝时,正是春荒时节。红军战士打开当地土豪和保长家的粮仓,将粮食分给群众,红军战士在群众家吃饭,则会向群众付钱。战士们还在皂角湾一间祠堂的山墙上写了“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去分粮食吃”的标语。
到了4月,红二十五军决定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与敌周旋,并最终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很快,红二十五军通过眉县,在商南转战。到了7月,鄂豫陕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到西北苏区,与西北红军会合,迎接中央红军北上。接到命令后,红二十五军沿秦岭北麓向西挺进,准备转战北上,并派出一支队伍由周至向西,作为策应。这支队伍横穿眉县,沿途刷写标语,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宗旨,每到一处,还发动群众除恶绅,打击国民党地方政权。
7月底,红二十五军到达凤县双石铺南,全歼了追来的敌人,并获得了红一、四方面军已在川西北会合,胡宗南部主力西调,准备堵击我军主力北上的消息。红二十五军当即决定西出甘肃,牵制胡宗南主力,掩护红一、四方面军主力北上。
8月1日当天,红二十五军占领双石铺,战士走访贫苦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宗旨,分粮分物,稳定价格,镇压恶霸地主及反动官吏。群众很快发现,红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自己人”,社会秩序很快就得到了稳定。
在群众举报和要求下,红军战士将残害当地百姓的双石铺区长曲作霖、团总李子洲、烟酒局长、盐务局长等7人逮捕,召开公审大会,在审判后,将这7名鱼肉百姓的恶霸处决。
之后,红二十五军从凤县北上,经过多日转战,9月与西北红军胜利会师,成为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本报记者张家旗整理)
红七十四师:截击敌人军车
1935年9月,红七十四师组建成立。陈先瑞率领的红七十四师在陕南山区开展游击战,并逐步成长壮大,他们途经宝鸡南部一带的秦岭山区,给当地带来了曙光,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6年1月26日,红七十四师从周至西进眉县,休整后继续西进,途经青化、横渠、汤峪口等地区。国民党军两个团闻讯从宝鸡赶来,穷追不舍,妄图把红七十四师全部歼灭。红军随后从汤峪口进山,国民党军一个营穷追不舍,于是红军战士顺势伏击,经过3个小时激战,国民党军队遭受重创,仓皇溃逃,红军士气大涨。
一路上红七十四师除了与国民党军队周旋之外,沿途所到村庄都派小分队张贴“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打富济贫的队伍”“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标语,红军还派出医疗队,到村里给群众诊病治病。红七十四师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3月份,红七十四师在河口休整后进入太白山区,因敌人围追,随后进入凤县。摆脱国民党追兵后,红七十四师在太白县水蒿川做短暂休整。在这期间,红军得知国民党宝鸡驻军要往汉中运送一批物资的消息,师部经过研讨,决定派出部队截击军车,缴获这批物资。得知此事后,当地群众自告奋勇为红军引路。在群众带领下,红军翻越秦岭,顺利行至益门镇,在宝汉公路上截击到四五辆军车,缴获全部物资后迅速撤离,并在之后机智甩脱多股追兵,成功将截获物资运回大部队驻地。
之后,国民党军调集兵力,封锁秦岭南北交通,妄图全歼红七十四师,红军利用盘旋式的战术,最终突破重围,成功多路前进,随后,红七十四师化整为零,以分散行动的方式,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于虹、杨淋壹整理)
红二方面军:攻打凤州老城
1936年9月初,红二方面军制定了北上的战略,随后,红二方面军兵分三路,其中左路军团袭取甘肃两当县后直奔凤县而来。
很快,红二方面军左路军团赶到凤县双石铺镇,准备攻击凤县县城凤州。为了确保侧翼安全,派出600多人扼守凤县唐藏和张家窑两地,以防国民党军偷袭。
红军与农民的军民鱼水情就在此时体现了出来。
当时,因为敌人的反动宣传,唐藏、张家窑大多数群众都上山躲藏。红军战士通过到贫苦农民家里担水劈柴,讲解共产党的政策等方式,让没有外出的群众了解政策,看到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菜、买柴都给钱,从而打消了群众的恐惧心理,这些群众主动走门串户,上山宣传,躲在山里的群众纷纷回到了家中。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红军帮助成立了张家窑、唐藏苏维埃政府和张家窑、唐藏抗日游击队。
9月19日,红二方面军攻击凤州的计划按期进行。当时萧克率领教导团300余人作为主力先头部队,到达凤州城下。此时国民党军已关闭城门。红军占领了距城墙约100多米远的真武宫,作攻城准备。驻守凤州的国民党陕西警备一旅三团一营营长刘致远已有防备,他在城南两个制高点修筑了碉堡,各布兵一个排,并配有机枪。其余兵力把守东西城门,县政府还强征全城木匠,赶制木灯笼200多个,吊于城墙半腰,以防红军夜袭。当日下午,左路军团主力红十六师、十七师进至凤州城下。傍晚,红军一部向城楼上射击,一部在城下实施攻击。攻击部队很快占领了西门外的河西坪、桑园、胡家山等处。半夜,红军抬云梯在城南攻城,守军集中火力封锁要道,攻城失败。此后,红军凭借真武宫庙,向城头猛烈射击,压制了对方的火力,掩护攻城人员回撤。
21日,驻防宝鸡的陕西警备一旅三团团长刘威诚率两个营及一个炮兵连南下增援,被早已准备好的红军战士伏击,伤亡较大,刘威诚慌忙率队退回黄牛铺。23日,红二方面军左路军鉴于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主动撤离凤州。(本报记者李波整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