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居民生活幸福密码——宝鸡高新区社区建设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李一珂
社区是承载市民生活的基础单元,社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今年以来,宝鸡高新区将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把治理服务双提升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以构建“1+3+N”模式为核心(即建立1个社区党建工作平台,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社区协商互助站,引进和培育若干个社会组织),通过搭平台、创机制、添措施,促使高新区在建设和谐社区、文明社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
和谐邻里小家凝聚成“大家”
8月1日,记者在高新区渭水苑社区广场上看到,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欢快地跑着、跳着,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家常……居民刘海霞说:“我们社区就像个大家庭,邻里之间和谐相处,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好姐妹,我们一起跳舞、旅游!”
和谐,体现在居民之间的友好相处上,也体现在居民和社区工作者为建设好大家庭而共同努力上。在渭水苑社区,有一个联勤议事服务站,每月15日召开由党员代表、社区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民警参加的议事会,共同商议社区建设和居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确保议事会高效运行,每次开会之前,社区网格员和居民小组长还要先“碰头”,商量提交议事会的议题。和谐路社区建立了服务项目议事协商制度,对一些公益创投项目,社区居民小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小组进行商议,确保让大家满意之后再实施。天玺路社区则推行居民恳谈会制度,由居民代表共同协商社区事项,小区网格长和居民小组长还设置了志愿岗位,志愿者服务小组和爱心人士可以认领志愿岗位,服务小区居民。
把社区当成大家庭,居民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高新区的5个社区成立时间短,新小区占大多数,居民之间也不熟,工作不容易开展。为此,高新区转变工作思路,提出建设社区就是建设邻里家园,建立了“社区—小区—居民小组—居民”四级网格体系,形成“一院一图、一楼一册、一户一档”居民基础信息库。各级网格员先在走访中摸清居民需求,再有针对性进行解决。同时,各社区依据有关政策、社区实际情况,搭建由社区党支部主导的协商平台,征集居民需求,通过“幸福圆桌会”的形式,召集社区居民代表、业委会代表、物业公司代表、驻社区社会组织代表一起协商开会,共同决策,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据了解,高新区各社区协商议事平台搭建以来,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渠道。渭水苑社区今年督促物业公司解决楼道灯不亮、乱堆杂物、报栏破损、车辆乱停等问题近百件;天玺路社区在小区设置“便民百宝箱”,提供扳手、螺丝刀、钳子等工具供居民无偿使用,给居民提供了方便。
智慧社区让居民生活更便利
现代化社区,要运用智能手段,尽可能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高新区智慧社区建设,让居民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平台就能办理不少业务,生活更便利。
8月1日上午,记者在天玺路社区看到,一位居民通过微信平台“呼叫”社区,询问办理新生儿医保需要的证件和手续,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信息,马上进行回复,并帮其预约了办理时间。天玺路社区主任赵晶晶说,很多居民都是上班族,要办业务只能请假,如今有了网络平台,居民可以直接在网上咨询办理或者预约,既省时又省事。
据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先在学子路社区试点智慧社区建设。如今该社区已经建好了智慧社区云平台,涵盖智慧党建、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建言献策、休闲娱乐、预约服务、社区贴吧等项目,可以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物业服务、便民服务等。目前,渭水苑社区、和谐路社区、天玺路社区也全面推行了智慧社区云平台。
高新区各社区还建设了志愿者服务平台。志愿者可以在平台上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完成得好还有积分和奖励。如今,高新区社区志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党员志愿服务队、“爱聚高新”志愿服务队、社工协会等经常出入社区居民家中,为他们打扫卫生、搬运重物等。
今年,高新区还引进成熟的社会组织为居民服务,学子路社区的“享味课堂”、和谐路社区的“智慧老人”和“墨缘课堂”、天玺路社区的“身边微剧场”等公益创投项目,为居民生活增添了乐趣,也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