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家珍藏抗战遗物 系原平血战炮弹箱和手榴弹箱
7月26日,记者在陈仓区虢镇火车站附近一居民家院子里,看到了两个布满锈迹的空铁箱子,据居民蒋五宝介绍,这两个空铁箱分别是炮弹箱和大号手榴弹箱,是他的父亲蒋志升抗战时期参加原平血战的遗物,多年来一直珍藏在家。他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抗日英烈的故事,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蒋五宝说,他的父亲蒋志升是山东单县人,出生于1909年12月,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老家参加国民党晋绥军,在66师196旅391团团长谷树风手下当传令兵,当年10月1日随部队参加了山西崞县原平阻击战,与日军血战10天。战斗中,196旅旅长姜玉贞壮烈牺牲,谷树风在突围作战时身负重伤,在蒋志升和一名警卫的轮流背负下,得以转移到安全地带。后来,重建的196旅又在与日军作战中遭到重创,失去部队的蒋志升参加八路军“决死队”,继续杀敌报国。1940年,“决死队”被打散,蒋志升随难民流落至宝鸡虢镇街道,依靠织袜、磨面和拉脚谋生。解放后他加入了运输队,先后担任大队长和主管业务的副经理,后来在宝鸡县运输公司退休,于1996年2月去世。记者在一宗编号049的档案袋里,看到了1964年蒋志升亲笔写给所在单位的汇报材料,里面介绍了他在抗战时期参加原平战斗的情况,材料上盖有宝鸡县第二运输公司的公章。
“这两个装炮弹和手榴弹的空箱子,是父亲从原平战场上带回来的。炮弹箱铁制,高65厘米,长约1.3米,宽90厘米,一箱装两发炮弹;手榴弹箱木制,箱面包铁皮,高1.2米,一箱装20个特大号手榴弹。”蒋五宝说,他父亲多年来一直珍藏着这两件战斗纪念品,用以缅怀无数阵亡的抗日将士。
本报记者 巨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