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 刘秀亲临宝鸡发动伐陇之役
◎巨侃
公元26年,刘秀镇压赤眉、绿林起义,削平关东群雄,又派大将冯异占领陈仓。国家重新统一的阻力只有陇西隗嚣和四川公孙述了,连接陇西和蜀
地的陈仓成为统一战争的前沿阵地。
盘踞陇西的军阀隗嚣是个令人头疼的人物。他出身于陇西豪族,趁着汉末乱世而起,割据今甘肃东部、中部及宁夏南部的广大地区。此人知书达理,待人一团和气,团结了许多能人志士为他效命,就连右扶风茂陵人马援——即后来的“伏波将军”也投靠了他。
隗嚣的政治策略是观望。他看刘秀和公孙述实力都挺强,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联公孙抗刘,还是联刘抗公孙。拿不定主意,就找来马援商量。
马援说:你派我作使者吧,我去转一圈回来再说。
隗嚣答应了。于是马援先到了成都,按理说公孙述和马援算是陕西老乡,你公孙述虽然在四川称王,见了老乡应该低调点,但是并没有。公孙述依旧很高调,穿着华丽的王服,坐在高高的王座上,把马援当作前来朝拜的使者接待。马援比较质朴务实,见不得人扎势,心想你八字还没一撇呢,就这样,真是井底之蛙。公孙述请马援留在他手下当官,马援拒绝了。然后又去洛阳看刘秀,刘秀是个精细人,一听马援来了,马上脱掉王服,换上一身素衣,谦虚而亲切地接待他。
洛阳之行给马援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刘秀的识人眼光令马援深为叹服。马援回陇后对隗嚣说:“公孙述那人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成不了事;刘秀可比汉高祖刘邦,我们只有降汉才有出路。”
隗嚣本意是要做皇帝的。他寻思:我兵强马壮,凭借陇西山地据守,再联合公孙述建立反汉阵线,使刘秀陷入南北两线作战,以后天下不定是谁的!
马援看隗嚣不听他的,于是独自单身归汉。刘秀得了马援,立马派他到羌陇一带做策反工作。马援早些年在羌陇一带混过,在那一带人气指数较高,加上口才好,竟然说服了隗嚣手下将领13人、属县16个、16万众归降刘秀。
公元30年,刘秀正式发动伐陇之役,遣耿弇等7将分兵进攻陇坻(今陇山,陕西陇县西北),隗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挫败汉军攻势。第二年,隗嚣反击,亲率陇蜀联军进攻安定(今甘肃镇原东南)和汧县(今陕西陇县北),企图夺取关中,但被汉军冯异、祭遵部击败。此时,双方陷入拉锯战,但陇西门户陈仓牢牢地控制在汉军手里。
刘秀决定决战陇西,公元31年,他亲自来到漆(今麟游东部)坐镇指挥。可手下诸将认为,陇西道路险阻,几次打隗嚣都没讨到便宜,还是不要贸然进攻的好。刘秀急召马援商议。马援在刘秀面前搞了个军事沙盘,不过不是用沙子,而是用大米,他“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马援这个军事沙盘究竟咋摆的,不得而知。但从汉军后来的进军路线可以想象一下:一支军队走陇关道迂回奔袭略阳(今甘肃庄浪县西南),另一支军队走回中道占领高平(今宁夏固原),回中道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宝中铁路一线,两线夹击,使隗嚣南北不能相顾。
结果,隗嚣丢城失地,败逃天水,汉军跟踪而至,将天水团团包围。但隗嚣毕竟不是这么容易就打败的,汉军围打了数月,西蜀的援军到了,隗嚣反攻,汉军粮尽败退,隗嚣又重新占领了陇西的大部分地区。
“又是可恶的西蜀援军。”刘秀撤军路上愤恨地说。
没想到,刘秀后来等来了一个“趁火打劫”的良机。“火”是老天爷放的。史载,公元32年,陇西发生饥馑,饥荒到啥程度?百姓大批死亡,军队无力为战,连土皇帝隗嚣也出城熬大豆为食。33年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隗嚣又病又饿,终于含恨而死。远在洛阳的刘秀得知此消息,高兴地蹦了起来,下令:“我要再次亲征陇西!”
刘秀这次住在汧县军营里督战。为吸取上次的教训,他派大将来歙、冯异领兵沿渭水西进,首先击破西蜀援军,然后进围落门(今甘肃武山东北)。到了次年10月,终于攻破落门,迫降隗嚣的儿子隗纯。历时4年的陇西之战宣告结束。
陇西平定后,刘秀从陈仓出发,很快消灭了公孙述,平定了西南,中国又得统一。陕西历史研究学者何志虎着重指出:汧漆之战是决定东汉王朝命运的战争,是奠定中国再次统一的战争。他认为,汧漆之战的胜利本质上是文化的胜利。宝鸡地区是汧漆之战的根据地,宝鸡民众支援了战争,为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刘秀能最终取得胜利,运用的是“趁火打劫”的军事策略。《三十六计·胜战计·趁火打劫》云: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意思是说:敌人的处境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机会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取得胜利。
《三十六计·按语》说: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所谓“火”,即对方的困难、麻烦。敌方的困难不外乎有两个方面,即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都是内患;外敌入侵,战事不断,都是外患。敌方有内忧,就占它的领土;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敌方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赶快兼并它。总之,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
从此计我们可以看出,当敌我双方力量发生转化时,如何把优势变成最终的胜势,有时的确需要借助一些来自外在的力量。《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军事行动,你可以预测方向,但不一定能把握结果,也许军事的魅力正在于此。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