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陕西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9.5天
11月25日,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十三五”以来,陕西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蓝天保卫战实施三年来,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不断增加,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2019年,全省国考10市空气综合指数3.37,较2017年下降10.1%;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6.1%。今年1-10月,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优良天数253.2天,同比增加19.5天;重污染天数5.1天,同比减少7天。
全面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治霾措施。牵头推动汾渭平原大气治理联防联控,实现关中区域联动,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铁腕推进秋冬季治污降霾,全省累计拆改燃煤锅炉2.2万台3.1万蒸吨,关中地区完成散煤治理320余万户,超额并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任务。
水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全省50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8%,消除劣Ⅴ类水质,提前达到“十三五”目标要求。以黄河流域为重点,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汉江、丹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压茬开展渭河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渭河干流水质由2015年的轻度污染提升到优良,实现根本性好转。开展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全力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质安全。启动陕北重要河流水污染防治,排查黄河干流排污口1002个,消除26个城市黑臭水体,划定“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197个,划定率100%。
净土保卫战方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防治成效综合评估实现107个县(区)全覆盖。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在13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集中县(区)实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提前完成“十三五”重金属总量减排国考任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