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区 多举措推动服务全面升级
【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高新区办事速度真是太快了!”
2020年12月9日,西安一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发出了上述感慨。
据了解,西安高新区日前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合同附证”改革试点,本着前置审批文件内部流转、办事企业少跑路的目的,将土地供应与用地规划审批工作紧密融合。该公司也成为了西安全市实现“拿地即拿证”的首个案例。
近年来,西安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号工程”和“关键一招”。2020年的西安政府工作报告,在重点工作任务中就明确指出,西安将坚持服务就是生产力,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作为陕西和西安强劲的经济发展引擎和对外开放窗口,西安高新区围绕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审批效能,出台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
聚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2020年4月,《西安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发布。《行动方案》中指出,西安高新区将聚焦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目标,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区。
澎湃新闻获悉,2020年以来,西安高新区聚焦“四最营商环境”目标,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不断减环节、优流程、减材料、缩时限,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容缺审批”“承诺备案制”“联评联审”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办理由原来20个工作日压缩为现场即办,二手房交易由原来5个工作日压缩为现场即办,再生育审批、集体合同备案等事项可全程网办……在西安高新区,这样的创新案例还有很多。2020年4月,公众号“西安高新”曾如此形容西安高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作出的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报道中还指出,针对不同的待办事项,西安高新区会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充分发挥“容缺审批”“承诺备案制”“联评联审”的制度优势,调动各部门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帮企业抓机遇、抢时间、赶进度。
此外,2020年西安高新区还出台了《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15条措施》,除大力推广全流程线上办理,承诺企业开办7小时办结,纳税服务80%一次办,通关效率提升50%之外,还承诺工建审批75日办结、不动产登记一厅完成、网办事项达到95%以上,并通过建设中介超市、便民服务中心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缩减审批时间,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当前,高新区正在积极推进12个镇街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力打造10分钟政务圈,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
这些措施落地实施后,为企业开办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赢得众多企业一致好评,也为西安高新区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了良好助力。
科技手段助力突破瓶颈
作为一个以科技而著称的开发区,西安高新区还将科技手段运用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方方面面,从而让群众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澎湃新闻了解到,西安高新区内企业、人口众多,托管12个镇街后,管理面积达1079平方公里,日常工作中需要为区内广大群众、企业解决种种问题。2020年5月,西安高新区推出“助企一把”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高新区“一核四化”业务系统,设有微信小程序端、web端、后台管理端,不仅是一个集企业数据收集、企业问题上报、承办处理、督查督办为一体的综合性数据处理平台,也是一个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第三方机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的企业服务平台,除了高新区干部职工可以安装下载,企业也可以安装下载直接向后台反馈问题。
高新区工信局负责人介绍,“助企一把”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强化“政产学研用金介才媒”等要素保障,切实提升企业服务效能,助力高新区打造“亲商助企”2.0版本,真真正正将以解决企业问题为主的传统助企模式转变为以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为目的的企业深度服务,变“专员跑腿”为“信息跑路”。
“助企一把”公共服务平台只是高新区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办事服务效率的零星案例。据了解,近年来,高新区还率先完成全市首个通过网上全程电子化的注册登记;率先引进“自助办照一体机”;率先在全区12个镇街推出“一核四化”基层治理模式;在“西安高新政务”APP中开发了智能审批模块;在综合服务大厅推出“智能无声叫号”服务……西安高新区结合科技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务实措举,将“科技+服务”延伸到方便群众、企业办事的每一个环节和方方面面,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高技术赋能政务服务,不断拓宽场景应用,推进跨部门协同共享,推出更多“科技+服务”,打造智慧政务新模式,为群众带来更多的方便。(澎湃新闻)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