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城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新区各项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步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
01、全力打造“三个带”
提出全力打造“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贯穿南北的战新产业带”、“横跨东西的秦创原·渭河科创带”整体发展思路,深入实施“聚焦聚集开发、龙头项目牵引、城市投资经营”三大战略,切实强化机制、资源、基础三大保障,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02、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建立经济指标协调调度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类惠企政策,制定出台《秦汉新城进一步促经济保增长七条措施》。今年以来,累计兑现应对疫情政策性资金2708.62万元,涉及企业926家,产业扶持奖补资金2920.76万元,惠及企业103家,“助企联络员”累计开展入企帮扶1715人次。1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1亿元,增长13.3%,实现建筑业产值98.8亿元,增长30%,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亿元,同口径增长8.1%。
03、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优化招商部门职责,制定出台《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的意见》、《领导干部招大引强行动方案》等制度。今年以来,累计引进内资约340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9%,利用外资1.53亿美元,招引世界500强1家、中国500强1家,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新设外资企业5家、行业龙头企业4家。1至9月,5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22.73%;1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4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43.83%;68个新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6.55亿元,占年度任务的98.61%。
04、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制定出台《秦汉新城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若干措施》。今年以来,兑现秦创原免申即享政策两批次,涉及94家企业373万元。举办产学研活动5场,新引进投资规模5亿元以上产业链重点项目3个、新经济领域企业35家。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5家、其他科技企业80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60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4.71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8%。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科技经纪人3人,组建“新双创”队伍2个,“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支。
05、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制定下发《秦汉新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专班推进渭河生态休闲旅游、秦汉历史文化长廊、秦汉特色体育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深度融合秦咸阳城遗址、西汉帝陵遗址群等文物遗存和秦风汉韵、汉邑城等文旅项目,着力打造“穿越千年时空之旅”的秦汉文化旅游环线。加快推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布展工作,博物馆计划,2024年5月全面对外开放。举办“秦汉世界名马帐篷音乐节”“春暖花开·再回大秦”等文化旅游活动,带动文旅产业快速复苏。截至9月底,实现旅游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16.29%。今年以来,新增影视文化企业32家,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2.1亿元。
06、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
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套餐100余项,办理时限和申请材料平均压缩30%以上,企业开办最快2小时办结。1至9月,新增市场主体36203户,自贸功能区培育形成数字贸易、医疗服务等领域创新案例8个。
07、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今年以来,建成市政道路7.5公里,公共停车场4个,停车位418个,公共充电站5座、充电桩202个,推广海绵城市75.567万平方米,绿色建筑204.74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建设,陵召中心小学、秦风幼儿园交付使用,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即将试运营。全面落实治源、抑尘、控车等各项措施,截至9月底,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6,是新监测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渭河出境断面和泾河考核断面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新建城市绿地4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1.3万株,完成3个口袋公园建设,建成一级绿道30公里,社区绿道15公里,完成垂直绿化700延米。
08、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突出抓好信访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出台安全生产监管65条具体举措,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秦汉新城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抢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紧紧围绕“三个带”,在制度创新上砥砺深耕,在营商环境上持续优化,在项目建设上大干快上,以实干实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