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民俗概况

2011-02-22 19:48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西安作为周秦汉唐等朝代的建都之地,是一系列中华民俗文化的诞生之地。千百年来,西安一带的民俗事象不断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特点。

人生礼仪习俗 人的一生由出生、成人、结婚、生儿育女,最后到死亡,是一个被传统文化所认为的轮回过程,其间有一系列民俗活动和其他事务要进行。

寿诞习俗 孩子出生,要在门帘子上夹一绺红布,以避免生人尤其是男性闯入产妇的房间。孩子出生的翌日,父亲要拿着礼物到孩子的舅家去,孩子的外奶于第三天提着醪糟、鸡蛋、大枣、红白糖等前来“下奶”。孩子出生以后,要给孩子取乳名(俗称“小名”)。西安城乡给孩子取乳名要避开长辈的名、字、号,男孩一般按照生年的天干地支、当地特点或者当时历史事件、以及取带有动物字眼的乳名,女孩一般用花、芬、芳、英、兰、香、秀等字眼。给孩子做满月的时间,男孩是三十天,女孩是二十九天。孩子过百天前,村里一些老年妇女,走家串户为孩子凑“百家锁(又叫‘长寿锁’)”。孩子过生日,一般家庭都是给孩子炒一只鸡蛋吃,取“吉祥如意”的意思,因为西安方言鸡、吉两字同音。西安中老年人的寿诞以富贵人家为最隆重,普通家庭中老年人的寿诞,一般给过生日者一人或者全家吃一顿长面条(俗谓之“长寿面”)。改革开放以来也有送生日蛋糕,点上蜡烛由老寿星吹灭蜡烛后吃蛋糕的。

婚姻习俗 西安城乡的婚姻习俗基本上依照旧制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男子到了婚配年龄,则请媒人拿上四重礼物到女方家去,城区等处谓之“发脚”,户县谓之“发媒”,待女家同意后定下黄道吉日娶亲。西安人忌讳在男女任意一方的本命年完婚,忌讳孕妇娶亲、送亲。辛亥革命以前,城乡的联姻形式一般由媒人撮合,一些家庭也有指腹为婚、结娃娃亲以及“招夫养夫”等婚姻形式,一些富贵者也有娶一个或者若干个姨太太的。辛亥革命以后城内知识分子时兴自由恋爱,均是一夫一妻式家庭。

丧葬习俗 父母年迈时,儿子们就为父母置办丧葬所需的寿材、寿衣(俗称“老衣”)以及孝子的孝服等。寿材以柏木为上等,松木次之,桐木等更次之。寿衣以民国及其以前的礼服为准,男寿衣为长袍马褂,女寿衣为短衣长裙。西安城乡的丧服有头布、孝袍、孝裙、白褂子、孝衫、白鞋。烧纸一般定在老人断气的翌日,也有于盛殓前进行的。老人安葬后又在“三七”“五七”“百日”以及“头周年”“二周年”进行纪念,以“三周年(简称‘三年’)”为最隆重。三周年时要搭礼棚,请乐人,请道士或者居士念经,于前天晚上或者当天请大戏或者小戏班子演戏,待在坟前谢孝后大宴宾朋。至此,丧葬结束。

岁时节令习俗 一年四季里,依二十四节气的交替,西安一带也有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习俗。

立春   俗称“打春”或“报春”。民国以前是日早晨,知县亲率僚属架着盛有枣、核桃、柿饼、花生等的纸春牛,抬着供有猪羊供品的供桌,敲锣打鼓到郊外祭春。迎春礼毕,用棍棒打破纸春牛,干果落地任围观者哄抢,以图吉祥。民国后此俗渐弱。

春分 一般人家清明时到坟地祭奠祖先。若亲属亡故未满三年,则于春分日到新坟烧化纸钱,因此也把春分称为“新坟(‘坟’念阴平与‘分’同音)”。

谷雨   长安区等处是日清晨,姑娘们在黄表上画上蝎子、蜈蚣、簸箕虫、蛇等毒虫和一把宝剑,题词道“谷雨三月中,蝎子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断蝎子精。”以祈防虫免疫。并去野外收取少量露水,用白矾蘸着擦刀,还要将锈滴撒在黄表上呈土红色,贴于炕头,传说此举可以避免毒虫叮咬。

立夏 是日有观看天气阴晴、预卜当年丰歉的习俗。有“立夏十日旱,庄稼汉吃饱饭”的谚语;有“看麦梢黄”的习俗,谚云“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桲架(碌碡架),娘看女冤家”。割小麦前,周至、户县一带,女儿、女婿带上礼物去娘家叫做“看忙”。蓝田等地是女儿、女婿“三夏”后“看忙罢”。

村会 也叫“亲戚会”。西安城乡的古会,一般从农历三四月开始到十月,多数一村一年一会,少数一村一年两会、三会、多会。凡过会,所有的亲戚(因为有关老人去世后已经约定不再互相来往的“老亲戚”除外)都要带着礼品前来,中午主人以臊子面等热情款待。女儿给父母拿的礼物一般是油塔、点心、挂面等,父母给女儿、舅舅给外甥的礼品一般是曲联馍,外加桃子、沙果等。“文革”期间曾经极力取缔但见效甚微。

立秋 西安一带流传着立秋日预卜天气热冷的习俗,当地谚语云:“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晌午立了秋,秋后还有二十四个火老虎。”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并祭奠祖先的。
立冬及冬至   旧时,西安一带有立冬日“贺冬”或称“拜冬”的习俗。民国及其以前冬至日以前几天,城乡所有学校的校董,率领家长及学生,端上盛有四盘菜、一壶酒、一只酒杯的方盘,提着馒头、鲜果、点心等到学校慰问老师,大家在孔子像前行跪拜礼并称颂孔子。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与人耳相似,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冻耳朵”的说法。传说名医张仲景每年冬至日施舍面皮包药、形似饺子、可以煮食的“祛寒饺耳汤”以防民间冻耳疮。长安区冬至日吃豆腐脑,传说吃了豆腐脑,不冻手脚。而冬至日吃饺子的风俗由来已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