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保持孩子学习的“饥饿感”

2011-02-23 20:06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一位年轻的爸爸诉苦:孩子看到小朋友有什么就吵着要什么,但东西买回来不过两三天,就被打入冷宫。孩子的房间里玩具多到可以开一家店,小图书更是应有尽有。可孩子对这些却没有兴趣……年轻的爸爸感叹了:“唉,我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可他就是没有一点常性。”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孩子的兴趣还不稳定,无常性,也可能是因为家长只是为孩子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引导。

现代生活中,孩子在饮食上的厌食,家长都很注意调整,然而孩子的“智力厌食症”却往往不为家长所注意。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智力刺激,才能为孩子所接受,才能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德国医生内特尔认为,在智力培养中,过多给予被动刺激造成集中、饱和状态,也会使孩子出现求知活动中的“厌食症”,即对求知缺乏兴趣,求知欲减弱,从而妨碍智力活动的发展。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刺激的时候,也要注意刺激的数量、程度,既要让孩子“吃饱”,又要使孩子感到“还想吃”,使在求知和学习中保持孩子有一定的“饥饿感”,这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性。

需要是兴趣、动机形成的前提,但也要适度,不要在孩子尚未产生需要时就给予过多的刺激,这只会恰得其反。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母亲就是此中高手,她给小歌德讲故事时,总是在最要紧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后续故事,第二天再给他讲下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判断、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产生了一种迫切了解故事的心理需要,一种“饥饿感”。有的家长则缺乏这种艺术,不管孩子反应如何,讲了一个又一个,让孩子烦腻。还有的家长,动辄来点刺激,就连吃东西之前也要算几道题,使孩子对计算失去兴趣。

我们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一定要注意适度、适时,要从培养孩子的需要入手,讲究方式方法,以避免孩子出现智力“厌食症”。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