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没有“万能钥匙”
近日媒体报道,有一老板开天价200万,要复制一个成功儿子。人们历来对教育的成功个案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总想对孩子的教育找出一条捷径。客观地说,成功个案的经验对于其他学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令人担心的是,有不少家长和学生会把它作为盲目模仿的“教育模特”?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有些家长已陷入了“成功崇拜”的误区。广为人知的一个例子是“哈佛女孩”刘亦婷成名后的“模特效应”。有的学生和家长从如何背英语单词,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到课外读物的选择,都以刘亦婷为标杆。这些成功的教育个案似乎让对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感到困惑的学生找到了万能钥匙,让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而陷入心理困境的家长找到了救命稻草。在盲目的模仿中,家长们淡忘了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及孩子成长、学习的生理心理规律,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搬成功个案的一切细节。
但我们知道,教育不是机械化作业,要讲究差别,因材施教,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措施也应该有所区别。成功个案虽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于一些想通过“万能公式”培养孩子的家长来说,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等待他们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因为这样做,既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也违背了教育规律,抑制了孩子的可贵个性,束缚了他们的活跃思维和创造力,其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成功个案的数量有限,但成功培养孩子的方式却不止一种。实事求是地给孩子选择合适、合理的教育模式,这才是家长的明智做法。家长不应该一味膜拜成功个案,而要冷静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导孩子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成功者。(耿银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