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峪沟村
腾飞的祥峪
——陕西省明星村祥峪沟村建设汇报材料
祥峪沟村隶属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办管辖。是个纯山区村庄,位于秦岭北麓中段大山之中。辖地30000亩,可耕地不足1%。自建国以来,人口一直徘徊在630人左右。以自然山势形成7个生产小组,164户农家散居在大大小小24条沟岔内。2000年前,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的“三靠村”。全村无通途,户户无坦径,失学严重,封闭迷信,无矿产,无企业。2001年,被陕西省扶贫办定为重点贫困村。
在各级政府和主管单位领导,以及社会仁人志士的关怀支持下,以许志成同志为代表的两委会,带领父老乡亲乘开发大西北东风,从2001年开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整合资源,转化优势,自力更生,艰苦拼搏,历经6年风雨兼程,2006年初,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任务,实现了产业规模化,环境生态化,居住楼房化,道路便捷化,吃水自来化,管理现代化,蜚声西安地区,闻名全省。被中央、陕西、西安电视台、广播台多次报道。省长袁纯清、市委书记孙清云多次亲临考察,一颗耀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星,正在秦岭山上升起。
走向集团化的祥峪产业
祥峪沟村的发展是高速的,是与时俱进的,是和谐的。最突出的是企业发展,祥峪沟村实事求是,不跟风,脚踏实地,利用自己30000亩大山,从1999年就计划建设西北首家集体所有制森林公园。举债起步,聘请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陕西省林业科技开发研究所8位专家,对全村进行资源考察论证,出台《祥峪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根据规划,科学建设。西安祥峪森林公园于2005年4月正式盛大开园,经济收益每年以80%的速度递增。2010年,营业额达到200万元,成为祥峪地区龙头产业,使3000亩大山得到有效保护,使30000亩大山更绿,溪水更清了。
祥峪人投资3000多万元,将散居在24条沟岔内的160户农家,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模式,移民搬迁,集中居住在一平方公里内,全部是二层小洋楼。利用民居,强化宣传,兴办起陕西省规模最大、环境最好、功能最全的山水森林农家乐,闻名于三秦大地。2006年,农家乐总营业额突破900万元大关,为社会每年提供480多个人的就业机会。
2009年,在市、区主管单位领导支持下,祥峪又绘制了新的产业蓝图,那就是《大祥峪旅游总体规划》,辖4个村,总面积达10多万亩。祥峪产业正在以科学的战略策划,以拼搏腾飞的速度,向三秦第一村发展着。
实现山水生态森林特色的人居环境
祥峪沟村自1984年开始封山育林,直到2000年,人均绿化面积达36亩。2000年就已获得中国绿化委员会“千佳村”称号。在此基础上,祥峪人开始美化自己的家园,投资500多万元,自2000年起,到2004年,修筑8米宽,8公里长主旅游大道一条,5米宽巷道6公里。全部混泥土硬化。结束了交通落后的历史,并成功申请了西安公交车。从2005年起,祥峪人投资180多万元,吃上了自来水,并不向村民收取一分钱。6年间,美化成绩显著,投资近300万元,植四季长青大树8000余棵,如雪松、冷杉、石兰等。植木本花卉树13000余株。如石榴、木槿、紫薇、杜鹃、樱花等,单就桂花成树6000余株。祥峪“四季春”工程还正在进行者,祥峪是林之海洋,花之海洋,绿之海洋,水之海洋,香之海洋,三季花香袭人。
公益事业配套发展,投资40多万元,改造了低压供电线路,投资20多万元,完成了宽带网络安装任务。村委会落实了环卫组织,每年拨专项经费8万元,有保洁员10名。村委会6年来,投资200多万元,对人居区河流、河堤进行治理;投资140多万元,完善了污水、洪水处理配套设施,达到长效化、安全化、科学化。
培养新型农民步入新时代
在两委会带领下,祥峪沟村自2006年初开始,祥峪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全村已成为零耕地之山村,全面进入企业管理时期。集体企业两个,个体企业132个,实现了产业转变。可是,长期处于原始农耕社会的农民却很难适应企业市场经济社会,意识思维跟不上新产业经营需要,两委会就此症结。从2004年到如今,投资120多万元,以有效、长效、培养、开阔视野、完善规章、开展文明活动等方法,培养新型农民。解决劳动技能和乡风文明两大难题,打破封建、愚昧、自闭、单户意识,产生团队意识。打造祥峪旅游环境品牌,近三年里,培养厨师89名,创造了新祥峪菜系和餐饮新文化,村委多次聘请法律专家和西安礼仪学校教授,不断规范村民接待水平,使广大村民逐步成为企业行内人才,适应新产业经营需要。根据统计检查结果,广大村民能自动维护村庄环境和卫生,爱护一草一木,能尊重所有游客,树立游客就是上帝思想,能自觉遵守法律,村规民约,能友好相处邻居,尊老爱幼。
五年来,无一人上访,无打架斗殴现象,无一人定刑,无一人加入邪教,游客投诉率逐年下降。2010年,全村投诉案件仅两起,还是鸡毛蒜皮之事。
祥峪,吉祥之峪,文明之峪,开心之峪,休闲之峪。
强化管理确保祥峪高速发展
祥峪沟村之所以迅速在秦岭山中腾飞,是因为始终把管理放在首位,祥峪管理从2000年开始就具有科学发展观,在长安地区创造了9个第一:第一个聘请专家搞村级规划,第一个民房实行“四个”统一,第一个取消建国来三级所有建制,第一个成为山区无粮村,第一个聘请外村人来村内任职,第一个对全体村民实行大面积减负,第一个每年向全体村民每人发1200元补助款,第一个对管理人员实行工资制,第一个实行地区同类资源整合村庄。
祥峪沟村管理理论原则是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祥峪沟村组织健全,编制较大,管理人员达到14个,但并非人浮于事,而是责任明确,兼职众多,党支部和村委会只有4个人。祥峪沟村每逢重大决策,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以举手多少定决策,是个高度民主,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祥峪沟村每年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不下6次,扩大了管理人员的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提高了执政能力。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整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祥峪沟村正是这样,把干部思想教育始终放在首位。市委书记曾多次来祥峪,与干部谈心,与群众交流,对祥峪沟村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祥峪沟村发展模式总结为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专业性。
目前的祥峪沟村,基本脱贫,开始走进了富裕型小康社会,94%农户住上了二层小洋楼,人均楼房面积46平方米以上,15户住上了价值50万元以上的别墅,平均每8户一辆小车,每户平均彩电3台。与1999年相比,祥峪集体和农户资产值增加108倍,人均年纯收入达到8100元。就业率达到98%以上,获得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各类奖牌36个,被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双文明村、旅游专业村,接待了国外28个国家和国内400多个单位考察团。
祥峪,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崛起;祥峪,在广大村民拼搏中,正在腾飞。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