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腹地的“蝴蝶女神”(2)
动手、动心、动脑筋
在旬阳坝小学的“蝴蝶馆”里,这位“蝴蝶女神”绘声绘色地向记者介绍,蝴蝶翩翩,她是一种美丽而灵动的大自然精灵,她体态窈窕、色彩缤纷、飞行姿态优美。
舞姿翩翩的蝴蝶,给大地带来春光的信息,给大自然营造一番繁花似锦的美幻。她的生存不仅能帮助植物传授花粉,而且还能使环境得到美化。
这位“蝴蝶女神”说,与其他昆虫不同的是蝴蝶身上长有大而耀眼的翅膀。蝴蝶翅膀一般色彩鲜艳,有各种花斑,是由翅膀上的鳞片组成。它主要在日间活动,休息时四翅合拢竖立在背上,或完全展开平放,以美丽的色彩和优美的飞舞姿态著称。
她还说,画家可以从蝴蝶美丽的身姿获得艺术的启发;诗人可以从蝴蝶优雅的神态找到创作的灵感;哲学家可以从蝴蝶活跃的情趣悟出生活的哲理;科学家可以从蝴蝶奇特的习性得到研究的题材。
因此,蝴蝶备受国人喜爱。旬阳坝小学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利用当地资源制作蝴蝶标本,成立了“旬梦蝶艺”标本室。
旬阳坝小学老师经过无数次的大胆尝试和精心设计,终于掌握了蝴蝶的捕捉、展翅、干燥、防腐等技术,制作出精美的“旬梦蝶艺”工艺品。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旬阳坝小校老师专门组织整理了《秦岭山系蝴蝶标本制作教材》,开设了社会综合实践校本教材,教材涵盖了蝴蝶的采集、制作、分类等详细内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校学生都很喜爱蝴蝶,在旬阳坝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都对蝴蝶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到了上四年级学龄时,就可以到山上捕捉蝴蝶,开展制作蝴蝶标本的实践学习了,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都很强,都能自己动手创作精美的创意标本。“蝴蝶馆”的300多件展品,就是每年学生们制作的结晶,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还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从小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素质品格。
育智、育德、育理想
地处秦岭南麓的旬阳坝,是秦岭腹地的蝴蝶大本营,蝴蝶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可观,是开展蝴蝶文化研究,收集蝴蝶标本的理想地,旬阳坝小学为此建起了这个别开生面的“蝴蝶集中营”,这就是徐志涛校长对记者风趣的解释。
在旬阳坝小学的“蝴蝶馆”里的展览的蝴蝶标本,像一幅幅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的自然美景,深深吸引着参观者,屋子里的四面墙壁上全部都挂着排列整齐的蝴蝶标本。记者透过盒装标本的玻璃看到,有的蝴蝶落在花尖上,有的蝴蝶则在万花丛中翩翩起舞,错落有致、神态各异,美丽极了。再仔细一看墙上的蝴蝶色彩各异,真可谓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都不少,有的蝴蝶身子呈黑色,翅膀却呈橘黄色,有的还是最时尚的豹纹色呢。每一个蝴蝶标本下面标注着自己的身份来源。
徐志涛校长逐一指着蝴蝶馆里的蝴蝶标本说,这都是我们老师和学生亲自捕捉并制作而成的,每一幅蝴蝶标本都很精致,融入了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智慧结晶,更凝聚了他们的辛劳与汗水。
2011年4月和10月,旬阳坝小学的“旬梦蝴蝶”曾分别走进了西安世园会和杨凌农高会,成为盛会上最吸引游客和商家眼球的亮点,广受赞赏和好评。
对于旬阳坝小学“蝴蝶馆”的未来发展,徐校长告诉记者,她由衷地希望通过社会的广泛关注,旬阳坝小学的师生继续共同努力,将秦岭山系近600余种蝴蝶种类全部收集齐全,不但做出更多更美的蝴蝶标本,更让秦岭蝶科美丽炫彩的生命魅力为每一个人所知。
旬阳坝小学开展“蝴蝶工艺”综合实践式教育的尝试,不仅没有因捕捉、制作蝴蝶占用教学时间影响学生的整体学程,反而促进了整体学生的学习成绩,连续五年在全县保持综合素质教育排名第三的位次,今年更一举冲刺到了全县第一名。
记者在旬阳坝小学的采访中深切感受到,“蝴蝶女神”的“蝴蝶经”,让孩子们有梦、有爱、有希望,通过系统的实践式教学,让孩子们学会了动手、动心、动脑,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育智、育德、育理想的教学目标,产生了出乎意料的创新教学的“蝴蝶效应”。
“蝴蝶女神”的作为令人致敬,这本“蝴蝶经”给人启发,推陈创新的“蝴蝶效应”更令人倍加欣喜。(记者 孙军 张晓强 赵丽辉 文/图)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