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与黄连木 不辞辛劳悬壶救百姓
黄连木,又称药树、楷树,落叶乔木,多生长在亚热带、温带,宝鸡地区零星分布。在陈仓区拓石镇的石家滩村,就有两棵高约10米、冠幅11余米的黄连木生长繁茂。这个时节,淡黄色的小花长满芽,若赶上空山新雨后,它那若隐若现的模样就会藏在烟霞之中,成为路崖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得不禁让人驻足。
这两棵黄连木,要说也奇,如同一根,并行生长。在村里,村民们习惯唤它为“药王树”,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讲讲它的“身世”——相传,一千多年前,陈仓一带突发瘟疫,有人患上便会不吃不喝,消瘦至死。孙思邈途经此地,听闻此事后,在秦岭一带采了不少草药,但都不能治愈此病。当他从西域商人处得知了一种叫楷树叶的中草药对这种病有疗效时,便不顾辛劳,去千里之外的新疆采摘了不少楷树叶,还带回一株小楷树苗。很快,当地百姓被这种神奇的草药治愈,而楷树也留在了这里。
时光荏苒,孙思邈早已成了世人敬仰的“药王”,而这两棵黄连木却依旧矗立于此。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说,之所以叫它“药王树”,就是因为这里饱含了“药王”对百姓的一片苦心,他们深信这是“药王”真心为民的见证。《旧唐书·孙思邈传》中记载,“周宣帝时,思邈以朝廷多故,隐于太白山中。”孙思邈医德高尚,学识渊博,喜欢四处云游采药行医。在他行医至太白期间,不乏踏遍西府的山山水水,那么,石家滩村的黄连木也就有了“药王”栽种的可能。
随着时光车轮的前行,那些潜藏于民间的传说早已无从考究,但田野山间散落的苍木古树,却用无声的语言在述说着一段兴衰过往。
如今,石家滩村的村民仍保留着一个习惯。每当身体不适时,村民们便会摘取一些黄连木叶子,放在手中揉搓后闻一闻味道,不一会病痛便会消除,这或许是强烈的心理暗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村民们对这两棵黄连木的喜爱不亚于真金白银,它拔不走,移不掉。
在全国,有大大小小的药王庙,可见“药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而这两棵“药王树”旁少有香火奉上,但它们却用朴素的生长来诠释生命的另一种力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