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张载与柏树 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

2013-03-22 13:47  宝鸡日报  字号:T|T

古人常说“岁寒知松柏”。不仅道出了松柏不畏严寒、斗霜傲雪的坚毅性格,更隐喻了正直、高尚、敢于担当的人文品质。眉县横渠镇张载祠内,有一株树龄千年的古柏,相传是张载亲手所植,另外还有5株古柏,皆苍翠古雅。张载为何偏爱柏树?虽无史料记载,但这或许是他的性格、品质使然。

柏树是坚毅的。它不畏严寒,与张载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的品性相合。张载一生坎坷,据《宋史》记载,他的父亲在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病故时,张载不过十五岁,便与年幼的弟弟和母亲,一起护送父亲的灵柩回到开封,怎奈行至眉县横渠时,因路资不足,便将父亲就地安葬,并定居于此。

十五岁,正是聆听父母教导、享受父母关爱之时,而张载不仅要背负丧父之痛,还要扶灵跋涉千里,并作为长子担当起辅助母亲、教育幼弟的责任。

张载21岁那年,正直宋廷与入侵的西夏议和,并向西夏“赐”绢、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之时。这件事对张载刺激极大,他就向当时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的见解,打算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占的失地,为国家建功立业。范仲淹特意召见了这位志趣不凡的儒生,并认为张载可成大器。

其实,国家大事与这位当时处江湖之远的青年没有多大关系,而张载却忧其民、忧其君,心怀天下。这种不惧困难、敢于担当,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情怀,不正与柏树之性相同吗?

柏树是朴实无华的。它没有杏树花开时的灿烂,没有桃树结果时的香甜,只是默默地四季常青,只是淡淡地散发幽香;它抗盐碱性好是绿化的首选,枝叶、果实还可入药,它的贡献总是无声无息。这与张载朴实、谦逊、不断付出的品性又相契合。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38岁的张载赴京应考,并登进士。在候诏待命之际,张载受宰相文彦博的支持,在相国寺讲《易经》。一天晚上,遇到程颢、程颐兄弟,张载是他们的表叔,但他虚心待人,静心听取二人对《易经》的见解,感到自己学识不足。第二天,他便对人说:“今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不及,汝辈可师之。”

张载是受到宰相邀请讲学的,但是在遇到后辈时,他仍然虚心以待,并诚意推荐。这份谦逊、这份度量,他人所不能及。

后来,张载辞官后回到横渠,“俯而读,仰而思”,依靠家中薄田,致力于理学研究,安于讲学读书。因终身清贫,辞世后竟无资入殓,由学生买棺成殓。

他的一生都付诸理学的研究,付诸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践,付诸教学授徒的辛劳。他的奉献如同柏树一般,悄无声息,延绵不绝。

柏树是长寿的。那些千年以上的古柏,饱经风霜,经世不衰。

张载辞世后,他所创立的“关学”经过元代的延续后,在明代大为盛行、备受推崇,并延续至今。他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和辩证法思想,在今天的哲学界中仍有影响。

千年前,张载在横渠书院亲手栽下这棵柏树时,或许他希望这棵树如他的学术一般,永世流传,泽被后世;或许他并没有多想,只是喜爱柏树不畏严寒、敢于担当、朴实无华的品格。

今天的张载祠内,这棵柏树依然参天,依然繁茂。它向世人述说着张载的高尚品格,也展示着响彻寰宇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铁路29趟列车短途卧铺优惠

    2013-03-21 12:54阅读

    关天文学有力量

    2013-03-19 11:36阅读

    天安门城楼的老照片上咋没有毛主席像?

    2013-03-16 09:55阅读

    坡上垃圾“围城” 坡下住户闹心

    2013-03-12 20:30阅读

    “感恩秦岭 我为秦岭种棵树”植树活动火热报名中

    2013-03-07 10:51阅读

    西安市少先队组织集中开展“我身边的雷锋”主题队会活动

    2013-03-04 09:32阅读

    宝鸡书画市场“为啥不温不火?”

    2013-03-02 09:5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