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讨论中的计生政策需要软着陆
最近,一些关于计划生育的话题又不断涌入公共讨论中,比如湖南省又曝出大月份孕妇被强制引产、国家卫计委发文表示“适时出台计生调整方案”,尤其后者,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纷纷猜测是计生政策重大调整的一个信号。“计划生育”作为唯一一个字面上秉承“计划时代”意象、本质上延续“计划经济”思维的流行话语和公共政策,走过30多年的路,如今正进入一种微妙的境地。是直行还是拐弯?是松绑绳子还是扎紧口袋……从民间到学界,从网络到坊间,讨论沸反盈天,博弈持续不断。
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散发着熠熠光辉的箴言,才是科学务实的态度。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极大释放了农村生产力,让全国人民“吃饱肚子”真正变成现实,但时过境迁,解决当下“三农”问题、重新激发农村活力、重启农民积极性,唯有启动新一轮改革,释放更多政策红利;劳教制度曾经在特殊年代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但在当下法治建设大局中显然不合时宜,亟待改革才能与时代合拍。同样的道理,计生政策在30多年后的今天,也需要以科学务实态度审视和应对现实问题。
现实问题是什么?不说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中的走样异化,也不说权力在基层实行过程中的利益交易,单是人口结构中男女比例失衡、老龄化严重、老少比例倒挂这些问题,就已经远远超出计生领域,衍生出诸多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如果不增加年轻人的占比、不在科学研究中找到激活消费与市场发展的人口红利密码,很可能会遭遇一些发达国家早就面临的老龄化问题。
众所周知,计生政策的制定是当年科学与民主精神下的产物,无论是学界的畅所欲言还是决策的兼听而明,都代表了当时那个时代的共识和认知水平。即使政策要完善和调整,也应当萧规曹随,延续当年的科学与民主态度,畅所欲言、百家争鸣,“扎紧袋子”要用科学实证、权威统计来说明,“松绑绳子”同样也要用翔实数据、严谨逻辑来说话。
推而言之,任何关乎公共利益的政策,制定也好调整也罢,科学民主的程序、畅所欲言的论争、宽松开放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唯其如此,政策才能实现软着陆,合宪合法、利国利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