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市每1.7万人共用1邮筒 家书抵万金邮筒今何在?

2013-08-10 18:23  第1生活  字号:T|T

“没事了,记得给家里写信啊……”“知道了,您回吧!”10多年前的很多离别场面,相信很多远行的人都还耳熟能详。如今,这样让人流泪的温馨场景已不在,在提笔忘字的今天,电话、手机、短信、QQ、微博……已经取代了“抵万金”的家书。在街头还能找到邮筒的身影吗?还有多少人在写信……

话说 给你写信,咋几个月都不回啊

在西安某大学上学的孙同学给《第1生活》来电:我跟你们说个事,希望关注一下。我是安康人,来西安上学快一年了,我有个高中的好朋友,因为高考不理想,在老家的学校复读,因为学校不允许学生用手机,我们就经常相互写信交流。

可每次写的信对方很久才能收到,有时甚至我都放假回老家了,朋友才收到我的信。最近,回老家见朋友时,朋友都不太理我,追问我:“给你写信,咋几个月都不回啊?”我跟他解释,我写过信啦,对方就是不信。

原来,是朋友有急事咨询我,因为未收到我的回信,朋友最后把事情没办好,因此怀疑我不够朋友。

我回到西安后,把我们写信的事跟同学们说了,人家嘲笑我,“啥年代了,还写信?”同学告诉我,现在写封信,不仅很落伍,信写了邮寄也成了难题,“除了邮局门口有信筒,大街上哪里还能找到寄信的邮筒?”

听了同学的话,我转了几条街,也没找到信筒。信筒真的已经消失了吗?我写的信邮局还给投递吗?希望《第1生活》的记者帮忙打听下……

现状 身影难寻,孤独伫立少人问津

针对孙同学反映的情况,8月1日,记者走上街头进行了调查。在北大街十字,记者随机询问路人附近哪儿有邮筒,大多数人都表示不清楚。有的说,邮局门口有;有的说,邮筒已撤销了;有的说,邮局都变银行了……

一位卖水果的大妈说:“现在电脑、电话、手机通讯那么发达,年轻人根本不写信;就是他们这些年纪大的,基本都不写信,有事都是打个电话。实在要邮寄东西或给老家寄钱的话,就直接去邮局了。”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西安街头几乎见不到往日随处可见的邮筒。8月6日下午,烈日炎炎,记者骑着电动车沿着地铁二号线打了个来回寻找邮筒的踪迹:张家堡公交站一个(路西)、市图书馆一个(路东)、方新村(市邮局支局)一个(路东)、北关(市邮局支局)一个(路西)、北门里一个(路西)、钟楼邮局门口一个,其中,从钟楼到曲江会展中心,竟然未见一个邮筒。

记者查询到,张家堡到曲江会展中心的距离约17公里,按邮筒设置的标准要求,邮筒的数量应该达到10个左右。记者发现在这条西安最核心的路线,不仅邮筒数量少分布不均匀,而且个别邮筒还被“牛皮癣”侵占。这仅有6个邮筒,有多少人使用?记者在北关邮局门前邮筒处等待的30多分钟时间里,记者没有看到一位市民往邮筒里投信。

“这个邮筒还能用吗?”“不知道,没用过。”从过往人群里,记者得到的基本上都是这个答案。

记者随机询问了很多市民,最近几年有没有使用过邮筒?20个人中,竟然没有一个市民说使用过,“没人写信,还使用邮筒干吗。基本都是打电话,发短信……”很多人都这样说。

原因 “太麻烦”、“太慢”、“没必要”……

什么原因让邮筒如此落寞呢?“没时间写信,加上手机、QQ、电子邮箱等,各种便利的通讯设备,有什么事一个电话就可以了,谁还会写信啊。”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招凯同学说:“高中的时候可能还会写信,那个时候学校不允许带手机,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和在外地的朋友联系,至今我还保留着一大盒信件,也没时间再去拆开看看了。”采访的市民中,有80%的人表示“太麻烦”,“时间太慢”,有10%的人表示“没必要”,有5%的人称“找不到邮筒”,还有5%的人认为“字难看”……与此现象对应的是,现在很多小区的邮箱大多已经废弃,有的落满了灰尘,有的锈迹斑斑,有的“门户”敞开……

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认为,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而写信、寄信、收信、回信,一来一回最快也得一个星期的时间,有时候得十天半月。而手机、QQ等现代通讯手段则更便捷,这就使得写信的人减少,信筒的使用频率自然减少;在高科技的冲击下,邮筒淡出人们的生活是迟早的事,但传统的东西,依然魅力还在,仍然需要倡导。

怀念 “内详”两字让人怦然心动

邮筒的使用率不高,有人提出了要撤销邮筒,对此,市民看法不一。采访中,对邮筒最陌生的莫过于“90”后,刚上大一的陆同学告诉记者,写信“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还得准备信封、邮票一系列东西,完了还要花时间投到邮筒里。”对于邮筒的问题,她说如果没用就应该撤除。

“写信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多,大概是七八年前了。等信的那种感觉是难以言喻的,尤其是收到信后看到落款处‘内详’两个字时,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现在写信的人确实少了,但有人寄信邮筒就不该撤除。”29岁的陈小姐告诉记者。今年73岁的顾大爷则坚决表示:“邮筒不能撤除。像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不太会操作手机和电脑,写信虽然很传统,但他们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联系亲友。”顾大爷告诉记者,他现在仍然会给外地的子女写信,‘家书抵万金’,绝对不是电脑和手机能替代的。”虽然多数人认为邮筒不应该撤除,但是在几十位受访者中,多数人明确表示已经很久没写过信了。

邮局 500多个邮筒840万市民使用

街头邮筒稀少,年轻人不愿写信,老人呼吁保留邮筒……管理部门有何说法?8月2日,记者采访了西安市邮政局。

投诉部的武女士介绍说,西安目前有500多个邮筒,每一个邮筒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每天都会有专人去开邮箱,根据街道的不同有不同的标准,如果是主城区,每天会开两到三次,如果是郊区的话,每天只开一次。邮箱设立的密度也是有国家邮政局统一标准的。

当问到是否有市民反映的丢信情况时,武女士说:“有时有,但比较少。”她进一步解释说,因为普通市民寄平信的居多,而平信没有交接手续,收寄的时候也没有凭证,一般是不受理查询的。“想查也无从查起,因为没有签收,只是插箱投递,市民也没法举证自己到底有没有寄信。”

武女士介绍,西安投递局下设21个分局,每天从火车站接收来自各地的信件,通过分拣后,再由投递员投递给各个街道,如果是挂号信,投递员还要做好“给柜”的批注。投递员们都有当天的任务,按照火车来的班次投信,并没有硬性的规定时间,但是除特殊情况外,当天的信基本都要投出。这其中有很多环节,所以如果想追回丢了的平信,是比较难的。“而且我们不登记平信的数量,只是大概数一下有多少盒、多少袋。”武女士说:“投递员们有允许的工作失误,包括挂号信在内,是按照万分比来计算的。”

“倒不是说寄平信就是有风险的,只要你将地址写清楚,一般是不会出现丢信的情况的。”市场经营部的杨女士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平信的业务收益很小,但却关乎于邮政局的形象,所以他们对此也很重视。因此,邮政局对平信的投递也有很严格的内部检查制度。最后,杨女士说,如果市民反映在某一邮箱里寄的信没有寄出,他们便会对这个邮箱进行阶段性的检查。

建议 市民希望邮政部门公布邮筒分布情况

“全西安只有500多个邮筒?太少了!全西安市常住人口840多万,平均1.7万人一个邮筒……”西安市民李女士听了记者介绍西安邮筒的情况后惊呼起来。

记者了解到,按照《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规定,省会城市主要人口聚居区平均0.5-1公里半径,必须设置一个邮筒。按这个标准,西安的邮筒数目远未达到规定的标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市民都不知道自家附近哪里有邮筒,大家对于邮筒的关注度并不高。还有一些市民即便知道哪里有邮筒,也不敢往里投寄,宁愿亲自跑一趟邮局。“我平时上班时,注意到北门里(西边)有一个邮筒,我给老家人寄信件都是直接到邮局去,从来不会去找邮筒,害怕没人开箱,信成了垃圾。”家住北门附近某小区的张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采访中,有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在新建小区附近,应该根据服务半径、社会需求、人口密度等状况,科学配置包括邮筒在内的各类基础设施。“同时为了更方便地提供服务,邮政部门是不是可以考虑,向大家公布市区邮政点和邮筒的分布情况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省教育厅召开厅管单位政府性债务审计报表培训会

    2013-08-09 15:03阅读

    洛川县招聘特岗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3-08-08 15:37阅读

    周至县教育局重拳出击“治乱”

    2013-08-06 16:39阅读

    “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主题研修班活动于西交大顺利举行

    2013-08-03 10:46阅读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西安邮电大学喜获佳绩

    2013-07-31 10:40阅读

    专科一志愿可报6学校 专业为首要考虑因素

    2013-07-29 10:57阅读

    榆林市第十中学全体同学参加“全市中小学禁毒知识竞赛”

    2013-07-26 11:3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