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媛媛:遗物再现伟人不易 精神鼓舞党员干部
20集电视片《邓小平遗物故事》将于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9月13日,在《邓小平遗物故事》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观看了其中《给中央的信》和《轮椅》两集,由于有很多珍贵资料曝光,加上不少亲历者深情讲述,让该片充满了吸引力和感染力。邓小平女儿邓榕在看过该片后说:“这次展现的很多珍贵资料,我们儿女都没有看过。”(9月15日 四川日报)
人们常说“沧海变桑田”。似乎在有些困难和挫折的打击下,抑或是世事的繁杂加上年龄的增长,往往有人感叹看破红尘,觉得恍如隔世、物是人非,甚至由此一蹶不振。在看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后,人们似乎骤然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伟人小平“三起三落”相比较,我们实则该重整旗鼓。党员干部是群众的指路明灯,学习伟人精神更是迫在眉睫。《邓小平遗物故事》即将上演,期待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水乳交融”,让党员干部劈荆斩刺,为了中华民族“两个百年”目标大踏步前进。
伟人博大情怀难能可贵,党员干部应“奋起直追”。《邓小平遗物故事》为我们还原了在那样一个年代,那样一个时候中国所面临的处境。透过每一件珍贵的遗物,我们看到的是小平同志一生的“不容易”,也让我们透过珍贵的遗物看到伟人“宽大的胸怀”,他可以面对错误甘于“忍受”,他可以为了群众敢于“反对”,这就是伟人所具备的那种不一样的“情怀”。
伟人书信感人肺腑,党员干部对待工作要“坚持不懈”。在《给中央的信》这一集中,不仅展示了邓小平在文革期间为给邓朴方治病,多次给党中央写的书信,这体现出历史为其家人造成的伤害,也让我们看到小平对待家人的一种愧疚。如果不是那份为了人民利益的坚持,如果不是那份对待党和政府的执着,哪有我们中华民族今天的灿烂辉煌。美好的今天是我们伟人以牺牲家人利益作为代价。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学习伟人小平对待工作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
伟人音容笑貌在遗物中“若隐若现”,党员干部感受伟人强大的“鼓动力”。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17年,没有看到香港的回归,没有见证澳门的归来,但是却依旧让我们感受到伟人的存在。电视剧或许来自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但是我们依旧能够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伟人不平凡的举动,让历史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让历史教育我们的一代代人特别是党员干部,明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明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往直前。
遗物再现伟人不易,精神鼓舞党员干部。时下,怎样走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后一公里”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坎。《邓小平遗物故事》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笔者觉得“遗物思人,催人奋进”。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一次重温历史,更是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剂“催化剂”,给党员干部“加油鼓劲”,让党员干部认认真真走好“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踏踏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坚信: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中国号这艘“巨轮”终将破浪前行、满载而归。(杨媛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