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道德讲堂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善润人心,德耀临潼。西安市临潼区将道德讲堂作为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通过道德讲堂的教育引导,提升全区干部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为西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道德讲堂遍地开花结硕果
临潼区设区级道德讲堂支堂,严格按照道德讲堂的标准化建设进行布置,并建立详细的管理使用制度,按照每月两期定时开展活动。自开办以来,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践行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等主题,已成功举办18期道德讲堂活动,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同时,为了推动各级文明单位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临潼区在全市率先举办道德讲堂示范堂观摩暨主持人培训会,对全区360余家各级文明单位道德讲堂主持人进行集中培训,从道德讲堂各个环节进行细致讲解,确保听得懂、学得会。随后,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全区目前已建设“道德讲堂”220余所,开展活动1000余场,使3万余名干部群众受到了道德的洗礼、心灵的触动。
道德讲堂弘扬正气树新风
将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植入道德讲堂,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教育和传递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是临潼区道德讲堂的重要内容。2014年临潼区推荐评议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近 200人,这些先进人物和他们的事迹,既丰富了临潼区的道德文化资源,又通过道德讲堂在全社会形成了新的道德凝聚力、感召力和引导力。也正是因为有了各级文明单位的热情投入,有了众多先进道德模范人物、“身边好人”的言传身教,“道德讲堂”变得鲜活和丰满起来。宣扬美德、引人向善,其结果是道德故事在老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道德讲堂”好声音逐渐传扬开来。临潼区地税局在以“尚德为公勤政为民”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中,为临潼区特殊教育学校的62名残疾、聋哑学生赠送了价值13000元的新年棉衣;临潼区相桥街办将“崇德向善”的理信融入日常工作中,组织干部群众发起了向身边好人—— 相桥敬老院院长刘先蕊同志学习活动,并在街道开展了“情系贫困老人,关注老人健康”等志愿活动……崇德向善的教育和引导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催生了新的风尚,也构筑了临潼人精神家园中的美丽风景。今年4月,临潼中学10名学生勇救被水泥罐车压倒老人的事迹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省长娄勤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等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社会向救人学生学习。10名学生也先后被授予“西安好青年集体”特别奖、“临潼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入围2014年5月“中国好人榜”。以10名救人学生为原型的临潼中学生见义勇为先进事迹报告团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巡回宣讲40余场,直接听众2万余人次。
临潼区道德讲堂: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道德讲堂如同爱心放大器,在挖掘出许多默默无闻爱心人士的同时,也在更广的范围内传递爱心,让更多弱者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道德讲堂如同一把尺子,量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让人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提高;道德讲堂又如同一面镜子,一个个先进人物、一个个动人故事,让人从中看到真善美,区别假恶丑。道德讲堂还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沟通的渠道,道德问题的溶解剂和人心的凝结剂。
在道德育化过程中,临潼区道德讲堂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合精神文明建设资源,通过积极引导,积小爱成大爱,让社会各界形成强大的道德合力,从而与临潼经济转型升级同频共振,同声相应。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