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文明传新风 读图时代新招数——画乡户县利用地方特色宣传核心价值观
“爸爸给爷爷洗脚,我要给爸爸擦背!”在户县一广场的公益广告《孝道》宣传画前,5岁的天天一只手拉着爸爸,一只手指着画奶声奶气地说。
是什么样的一幅画滋养出了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孝老敬亲的大爱呢?
“这幅作品是我1982年创作的,到今天已经三十多年啦,当初的题目是《爷孙仨》,爸爸给爷爷洗脚,小孙子也凑趣的过来给爸爸擦背这样祖孙三代的生活场景画,就是表现咱们中华传统美德孝老敬亲的,可是我没有想到,这幅作品今天能这么广泛地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户县的大街小巷,几乎每一个户县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这幅作品,还上了全国的报纸,这是我的老作品焕发了新活力啊!”
老画家刘知贵口中的这幅农民画作品就是5岁小天天眼中的《孝道》,是首批入选全国网络公益广告作品库、率先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范儿·讲文明树新风网络公益广告”栏目进行展播,并相继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选用刊登,着重反映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的户县农民画典型代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是基础,传播是先导。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图片是最直观的教育。户县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农民画之乡,农民画一直是户县的金字招牌,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户县的农民画有效结合,让户县老百姓们再熟悉不过的农民画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深入人心呢?
“农民画从1958年兴起,就是宣传教育的壁画,2007年我们在全县开展了美化村庄的新壁画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还创作了很多农民画公益广告作品,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农民画内容都是弘扬积极向上主旋律的,农民画作为户县的独特名片,一直都在发挥着宣传主题,教育群众的作用。”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王文吉说道。余创作,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是有感而发的自主创作,对于主题性很强的核心价值观创作,很多作者刚一听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和24个字,都摸摸脑袋,有种“老虎吃天无处下笔”的感慨。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够感知它、领悟它。立足户县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研究了如何适应受众心理后,户县选择了农民画这一质朴生动的表现形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老百姓在低头抬头之间就能真真切切的看到。为此,户县组织骨干农民画作者及乡土文化人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传承良好家风等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农民画公益广告作品,其中200余幅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作为通稿在全国推出,占通稿量的六分之一。中国文明网“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专栏刊登48幅,占同期作品总量的五分之一。户县农民画公益广告还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高度评价。全县先后有12名农民画家被中国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聘为委员。在户县的各个广场,随处可见由农民画家创作的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农民画公益广告。其实不止在户县,在全国的10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广场、建筑工地的围挡、LED电子显示屏上展示的色彩浓郁、寓意深刻的公益广告,右下方都写着中国户县农民画的字样。作为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户县农民画,为传播正能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