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尚德”成为西安的城市品格——西安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侧记
西安有一座尚德门,每天从这里经过的人川流不息。“尚德”不仅是西安的地标之一,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尚德”更成为这座城市的品格。
2014年以来,西安市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施“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行动”两大举措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的道德内涵,全面改善城市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于细微处体现精神、彰显内涵,一朵朵文明之花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悄然绽放。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好中国梦的西安故事
长安区引镇街道中心小学“红领巾孙子队”,是1980年在校领导及少先队辅导员老师的领导下创立的校外活动组织,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坚持为老人服务。抬水、洗衣、做饭、缝被褥、锄地、晒粮、磨面,孩子们把老人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红领巾孙子队”以让孤寡老人安度晚年为梦想,将这份爱心以接力棒的形式坚持了下来。
西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各种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24个字,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加深理解。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讲好中国梦的西安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
同时,深入挖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思想内涵,开展“丝路起点·美丽西安·中国梦”经典诵读、家风家训传承、道德行为评议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诚信“红黑榜”规范市场环境
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整洁清新
近年来,西安市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完善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体系平台,建立“信用西安”官方信用网站,建立全市诚信建设制度化例会制度。组织10部门集中发布诚信“红黑榜”、14部门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系列活动。
由市文明办牵头组织集中发布的诚信“红黑榜”,共公布红榜企业703家、黑榜企业43家,“执行老赖”自然人17名,失信被批评的导游1人、车辆4台。发布诚信“红黑榜”之举,为规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丽源自于精细的雕琢,文明则体现在一个个细节当中。近年来,我市把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改善城市环境,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行动”。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西安的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和谐有序、生机盎然、整洁清新。
西安大力推进治污减霾工程,投入27.7亿元关闭城区所有造纸企业,拆除燃煤锅炉760台,淘汰黄标车6.8万辆,退出了全国空气质量后十位。加大城市保洁、绿化、市容管理和综合执法的力度,整治背街小巷、老旧社区、早市夜市、农贸市场、校园周边环境,清理占道经营和违规停车,对建筑工地、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的环境脏乱差问题集中治理。在创文过程中,西安经过不断努力,使城市面貌和公共环境秩序有了新改观。
志愿队伍提升城市文明内涵
西安10人中就有1人是志愿者
37年间为几十万群众放映电影3600多场,家住西安市莲湖区洒金桥的石志光并不是专职电影放映员,而是一名已经66岁的普通老人。从1978年至今的几十年,老人自费购置放映设备,为省内外多个部队和各地群众义务放映电影。
在西安,有77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社区邻里间,他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他们的善良提升了这座城市文明的道德内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
西安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学雷锋、三关爱、大西安全城联动”品牌活动为载体,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努力推动志愿服务做到基层、社区和家庭,切实提升城市文明的道德内涵,让市民在文明创建中受益。市文明办还联合市民政局等部门,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志愿者依托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中华志愿服务网开展注册工作,已有数万人完成注册。
青年志愿队定期登门献爱心;党员干部志愿队经常助人见真情;“夕阳红”志愿队发挥余热做奉献;文体娱乐志愿队歌颂美德树新风;文明单位志愿队邻里相帮促和谐;应急救助志愿队关键时刻解人难;常年活跃的千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义务理发、义务体检、小家电维修、亲情陪伴、美化社区等活动。
市文明办统计数据显示,西安的志愿者人数超过77万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达3062个,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3%。也就是说,西安大约10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