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滩社区原主任于凡以土地开发权为筹码索贿 贪腐金额上亿元(2)
吃干榨尽,高价承揽低价转包“饱私囊”
于凡并不满足于一次性收受开发商的好处费,而是通过各种翻转腾挪,在土地开发建设中谋取最大“利润”。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土方、砂石、地材等工程量大,动辄涉及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由此,“精明”的于凡看到又一个可以发财的巨大“商机”。 “必须把部分项目工程交给我承揽。”在确定开发商、签订合同的同时,于凡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附加条件。
开发过程中,于凡既当甲方,又当乙方,通过自己控制的企业,以远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承揽该联建项目工程,然后再低价转包出去,通过高价承揽低价转包的方式获取高额利益。而这一高一低的倒手之所以能够实现,其关键就是被于凡牢牢把控的集体土地开发权。
“坐地生财”这一方式,被于凡认为是“比较隐蔽的交易”,一不贪污公款,二不直接侵占公共资产,看起来不那么赤裸裸。
为了掩盖违纪违法所得,于凡也是费尽心机。他要求开发商将钱款以转账形式转入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表面由于凡弟媳的父亲控股,实际是于凡投资并直接控制。此外,他还通过变更股东、伪造借款协议等方式掩盖腐败问题。
更严重的是,为了减少阻力,于凡还怂恿开发商通过赠送干股、帮助偿还借款、直接给付现金等方式,贿赂社区党委书记及两委会全体干部,让他们和自己成为“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以达到控制两委会的目的。村两委会干部集体“沦陷”,进一步助长了于凡“不会被捉”的底气,使其敢于越红线、闯禁区,向党纪国法挑战。
手段隐蔽,埋下基层社会不稳定隐患
2015年3月,经雁塔区纪委研究,决定给予于凡开除党籍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从这起案件可以看出,部分村干部靠集体土地‘发家致富’。对这些损公肥私的行为,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雁塔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黄可表示。
像于凡这样“坐地生财”的,并不是个案。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各方将目光转向农村集体土地,一些城郊村的土地首当其冲。
从已查处的案件来看,“蝇贪”作案手段变化多样。有的村居干部虚报冒领,侵吞集体资产或征地补偿款;有的无视“招拍挂”等制度程序,收受贿赂后帮助开发商低价拿地;有的接受开发商请托,在项目开发、拆迁甚至公司经营等方面充当“保护伞”,坐等“分赃”。 这些“坐地生财”式的腐败问题,都是幕后交易,利益受损的当地居民往往并不知情。
对此,中国纪检监察杂志采访不少专家表示,在加大惩治力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村民知情权,加强对村两委会和基层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落实“两个责任”特别是主体责任,把纪律在基层挺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斩断“坐地生财”的黑手。华商记者 陈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