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司法局召开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现场会
今年的供暖季伴随着骤降的温度也将如期而至,地处我市中心地带的桥梓口社区辖内大多以老旧小区为主,每年这个时候居民的采暖问题便成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头等大事。但在今年,这头等大事却变得“小”了许多。“因为我们有了法律顾问”,社区副主任王主任介绍说,“今天我们专门集中了辖区内采暖可能出现问题的小区业委会主任和部分居民代表与相对应的物业经理进行沟通协商,我们社区的法律顾问王英全程参与,将群众的诉求以专业的法律知识与物业方进行沟通,我们务必在供暖季到来之前,解决居民的采暖隐患”。在莲湖区桥梓口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内,来自陕西恒邦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律师王英,正在为业主和物业双方代表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和我市的相关规定,并就社区群众的合理要求与物业经理们进行沟通,这是她作为桥梓口社区法律顾问的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我市两千余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一个掠影。
今年以来,西安市司法局大力充实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组织优秀律师、公证员、法官和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担任基层法律顾问,保证“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开通了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便捷渠道。截至目前,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共担任了2813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了76%,其中城六区的覆盖率接近100%。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直接向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8万余人次,举办法治讲座1582场次,调处矛盾纠纷9213件,参与处置群体性、敏感性案件144件。
为交流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经验,促进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的落实,11月6日下午,西安市司法局组织区县司法局局长、公律科科长以及市律协代表等观摩了莲湖区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并在莲湖区环西街道五一社区召开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现场会,同时下发了《西安市司法局、西安市民政局关于在全市村(社区)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
莲湖区司法局在社区法律顾问建设中推行标准化模式,将每周五定为“社区法治日”。平时辖区群众可将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社区反馈给法律顾问,后者将这些问题归纳总结,并在每周五即“社区法治日”当天进行集中为群众进行解答。除此之外,“社区法治日”当天,法律顾问还会针对近期咨询频率较高或者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把生硬的法律条文带入到解决具体问题的事项上,从而达到普及法律的目的。
在现场会上,西安市司法局局长郭秦林提出,要建立法律顾问工作中的五大机制,全面提高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规范化水平。即建立顾问队伍选配机制,不断优化法律顾问队伍,把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优先推荐到法律顾问队伍中来;建立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要做到有协议,有名册,有台账,有服务卡,有公示牌;建立法律顾问服务机制,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主动进村入户,主动约时间,加强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把法律服务渗透于日常的群众工作中,提供“渗透式”服务,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中;建立法律顾问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法律顾问质量评价机制、诚信奖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推行工作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跟踪负责制、意见回访制、服务公开制等服务制度,提升法律顾问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法律顾问监督机制,加大对法律顾问工作的监督评价,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西安市律师协会会长姚子奇代表西安市全体律师做出郑重承诺:村、社区法律工作不仅是我们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更是滋养我们律师成长的沃土,选为法律顾问的律师要珍惜这样的经历和机遇,把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作为一项荣誉和一份责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我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当中,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帮助提升村、社区等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切实有效的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所遇见的方方面面法律问题。
“下一步,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市司法局副局长王俊说,“按照中省市的有关文件要求,健全完善制度,形成长效规范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