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2016年“五星级”法治成绩单 西安市司法局2016年工作侧记
一笔让老人安度晚年的抚恤金却引发纠纷,正当年近九旬的贡院门居民邓桂萍陷入老无可依境地之时,社区法律顾问的协调帮助,将邓老太的难题迎刃而解。邓老太的事例只是西安市司法局2016年“店小二”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在“七五”普法开局之年,市司法局以“星级品质的法律服务”、“加速奔跑的法治宣传”、“追赶超越的法律保障”,为全市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五星级服务员”。
“五星级”品质 让法律服务“暖起来”
西安市司法局副局长刘伯雅说:“去年,我局以落实‘惠民实事’为突破口,拓展公共法律服务新领域。全力打好‘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攻坚战,追赶超越,打造服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方式,塑造‘五星级’服务品质,让群众感受法律服务的不断增温。”
提高服务水准,实现法律服务从“有形服务”到“有效服务”的转变。
2016年7月,我市创新法律服务机制,将法律资源引入辖区驻地派出所,让群众的矛盾化解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派出所工作站中,不再上升层面,减轻了公安干警的压力,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这一举措收获了群众的不少赞许。
这也正是市司法局2016年提升法律服务水准的内容之一。去年全市共创建示范化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室315个,累计开展法律服务活动18000余件次。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向派出所、交警队延伸,已在公安派出所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6个,在交警队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5个,解答群众咨询3980余人次,调解案件412件。
同时,“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品质大幅提升,不久前,莲湖区率先在全省为每个社区安装了公共法律服务自助触屏终端机,社区群众只要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各类法律解答和预约上门服务,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日常工作、生活中有了法律问题该咋办?为了解决群众这一疑难,市司法局在去年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
市司法局围绕“亲商助企”、“治理违建”等重点工作,全市100多个由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为省、市、区县重点项目、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8335次,为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法律服务6838次,在市信访接待中心接待信访群众696批1293人次。积极开展公职律师试点,成立全市公职律师管理办公室,在市法制办、公安局等8个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持续打造“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这个拳头产品,全面推广社区法治“1133”模式,安排30家市直所252名律师与法律服务资源较为缺乏的7个区县结对帮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
拓宽法律援助范围,加强了法律服务监管。
赵某等4位外来务工人员向西安市阎良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送来了一面写有“尽职尽责、为民解忧”的锦旗,并连连说道:“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法律援助,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重燃生活的希望。”
去年,市司法局畅通法律援助“农民工绿色通道”,进驻劳动力市场集中受理,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律援助案件2904件,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还将法律援助延伸到村组、社区、学校,在全市8所监狱、戒毒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对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援助服务实行预约上门服务,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082件,办理公证法律援助9987件,减免公证费用1600余万元。
不仅如此,市司法局还加强了法律服务监管。以开展案卷评查活动为突破口,成立专门评查小组对司法鉴定案卷和公证案卷进行了评查,边查边通报、边查边整改,提升了办案质量。完善律师行业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律师事务所及律师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